航母有多难养?山东舰编制几千人,食堂一天做七顿饭,顿顿都很丰盛,光是每天伙食费高达几十万,怪不得一些小国养不起航母……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对于很多人来说,航母是国家力量的象征,是庞大的钢铁堡垒,在蔚蓝海面上气势如虹,但鲜有人真正了解,这座“海上城市”背后的日常运转,究竟意味着怎样的代价。 从造价到运营,从伙食到燃料,每一笔支出都不是小数目,山东舰作为我国自主建造的航母代表,它的运行成本令人咋舌。 舰上官兵人数超过三千,他们分成三班昼夜轮换,始终保持战备状态,为了保证每位舰员无论值勤于任何时段都能吃上热乎的饭菜,山东舰上的厨房每天要运转七顿饭,除去常规的早、中、晚三餐外,还要加设两顿间餐与两顿夜餐。 这种安排是高强度任务环境下的体能保障手段,炊事班组需全天轮班作业,确保每一位在岗官兵都能及时补充体力。 为了节省淡水资源,所使用的大米多为免洗加工,蔬菜则由船上配备的设备进行自产,如豆芽、芽菜等均为航行途中“现制”,冰箱、冷藏室、冷链系统共同构成一套完备的保障链条,支撑着每日十余吨的食材消耗。 而航母真正的“烧钱王”,其实是燃料消耗,山东舰为常规动力航母,其主动力依赖重油驱动。 以歼-15战斗机为例,其单次起降平均消耗航空煤油约七吨,按市场价格计算,每一次起降费用在数万元左右,一旦开展高频训练,成本很快突破百万元大关,如此高强度的使用频率,使得燃料消耗成为航母运营中的一项主要负担。 但这座漂浮城市远不止是一艘船那么简单,它的存在意味着一个庞大系统的持续运转。航母从不单独出动,通常伴随驱逐舰、护卫舰、补给舰及潜艇形成作战群,为了满足整个编队的行动需求,配套舰艇亦需消耗大量资源。 此外航母上的人员编制涵盖了从舰载飞行员、机械维修工程师,到雷达操作员、通信兵等多个专业岗位,尤其是舰载机飞行员,其选拔与训练流程极为严格,从初期筛选、基础飞行训练到最终上舰实训,周期往往长达数年。 每一位合格飞行员的培养成本极高,背后更需强大的培训系统与资源配置作支撑,而舰上人员的日常生活保障同样不可忽视,航母配备有健身区、图书室、洗衣房等生活设施,用以保障舰员的身心状态与作战能力。 维护费用更是让人瞠目结舌,长期处于海洋高盐环境中,舰体极易受到腐蚀,船底附着的海洋生物更需定期清除,否则将影响航速与燃油效率,雷达、通信、导航、导弹发射系统等高精设备,也需专业团队进行日常检测与定期维护。 从全球来看,曾尝试引进航母的国家并不在少数,但最终能够真正让航母持续发挥作用的,寥寥无几,一些国家因经费紧张、缺乏配套系统支持,航母建成后无法长期部署,只能搁置港口作为象征意义的展示舰。 这些实例无不表明,航母的存在不仅需要一时的决心,更需持续、稳定、强大的财政和工业能力作支撑。 航母之所以被称为“国家名片”,不仅是因为它的战略价值,更是其对国家综合实力的深度映照,从建造到使用,从远洋部署到战备演练,每一环都依赖于国家的科技研发、工业制造、人才培养与财政供给。 信源:北晚在线——山东舰船员们一天要吃7顿饭?网友留言笑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