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2年,20岁的郑经与35岁乳母生下一子,郑成功气得口吐鲜血,下令处死妻子董氏、儿子郑经及刚生下来的孙子。派去的将领拒绝执行命令,郑成功被活活气死。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麻烦顺手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方便日后随时参与讨论、分享观点,感谢您的支持呀! 郑成功,那是咱们中国人提起来都得竖大拇指的真英雄。他祖上是福建南安人,父亲郑芝龙当年是东南沿海最有名的海商,后来变成海盗,再后来投了明朝。郑成功呢,小时候在日本长大,后来回国念书,身上混着中日两国的文化底色。这孩子从小聪明,特别争气,成年后立下誓言,要把祖国的江山收回来。 明末清初,多少人都被清军打得溃不成军,只有郑成功,扛着“反清复明”的大旗,硬是在海上和沿海挺了十来年。他打荷兰,收复台湾,那是写进历史课本的事。可谁能想到,家里头的破事,竟然成了他这一生的心魔。 郑成功有个长子,叫郑经。别看名字挺正经,这人骨子里却是个主意大、脾气倔的小伙子。1642年出生,刚成年不久就被父亲重用,镇守厦门、金门,管着大批将士,说是“少年得志”不过分。家里还给他娶了个正牌夫人,唐显悦的孙女,这门亲事完全是政治联姻。郑经和夫人唐氏貌合神离,谁都不服谁,家里气氛一直挺尴尬。 但真正让郑家炸锅的,不是两口子不和,而是郑经20岁那年,一桩“天雷滚滚”的家丑。他居然和弟弟郑睿的乳母陈昭娘搞在了一起!这陈昭娘,早就35岁了,比郑经大不少,还是家里的“长辈”,这事搁普通老百姓家里都够难堪的,更别说发生在英雄之家。偏偏,俩人还生了个儿子,郑经给孩子取名郑克臧。 这种事,哪怕藏得再严实,终归还是纸包不住火。刚开始,郑经还死活不认,骗家里说孩子是小妾所生。郑成功得知“添了孙子”,一开始还挺高兴,赏赐了不少银子。等到家族长辈唐显悦得知真相,马上写信举报,事情一下子从“喜事”变成“天大的丑闻”。 要说郑成功,打了一辈子仗,见惯了生死,遇上这样的家丑,脸上真是挂不住。更何况,这时候国家大事接连不顺,父亲郑芝龙在北京被清廷杀害,南明永历帝也死在缅甸。外有强敌压境,家里出这种乱伦的事,郑成功真是气得两眼发黑,口吐鲜血。 这一次,他下定决心要“正家风”。他先把家里最信得过的堂兄郑泰找来,把佩剑交给他,命令他回厦门处死董氏、郑经、陈昭娘和刚出生的孙子。这个命令下去,全家震动,谁都知道,郑成功要以身作则,杀鸡儆猴,不留情面。 郑泰平时什么事都听老郑的,这会儿却犯了难。到了厦门,看着郑经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董氏抱着孩子哭得死去活来,郑泰心一软,实在下不去手。他和黄毓等人商量,决定只杀掉陈昭娘母子,郑经和董氏先保下来。 可郑成功在台湾等了许久,没等来好消息,反而得知命令被阳奉阴违,气得差点又晕过去。他一狠心,派人带着自己的佩剑再次催命。可这时候,厦门的将领早就有了自己的小算盘:郑经虽然“犯了天条”,可家族离了他还真没人能镇得住场子。于是,这道杀令最后还是成了摆设。 这场家庭风暴,跟随郑家的不仅是家丑,更牵动了军心和政局。郑成功一边是儿子不孝,一边是手下阳奉阴违,面对内外交困,真是怒火攻心,病上加病。等到1662年夏天,他的身体终于扛不住了,一句“我有何颜面见先帝于地下”,抱憾离世,年仅三十八岁。 很多人都说郑成功“死于气”,其实真要细算起来,这口气里头,有家仇国恨,也有一腔无处发泄的英雄孤愤。 郑成功一去世,郑家就彻底乱套了。老爷子刚咽气,厦门那边郑经就带兵平叛,把有野心的叔叔郑袭赶下台,自个儿顺利当了延平王。家里人没人敢正面反对,毕竟郑经有兵有将,地盘又在手里。 可别以为郑经上台后,郑家就能安生。恰恰相反,内部斗争愈演愈烈。陈昭娘和她儿子的身份,一直是家族心里的刺。郑经偏偏宠爱这对母子,把郑克臧立为继承人。可郑克臧母亲出身尴尬,家里叔伯兄弟个个心怀芥蒂,根本不服气。加上郑经本身性格倔,晚年又喜欢喝酒、玩女人,国家大事一拖再拖。 清军虎视眈眈,局势一天天吃紧。郑经病逝后,郑家内部开始争权,权臣冯锡范、刘国轩等人带头闹事,借口“监国不是正宗血脉”,把郑克臧软禁,最后直接勒死。这孩子年仅十八岁,英年早逝,母亲陈氏悲愤自缢。郑家真正的直系血脉,就这么断了。 后来的郑克塽,只是个十二岁的傀儡,政权实际上被几个大臣和叔叔把持。1683年,清军施琅水师大举进攻,郑家早已内耗无力、军心涣散,一番权谋下来,郑克塽被迫向清朝投降,郑氏二十多年的抗清据点,就此灰飞烟灭。 整个过程,没有几场像样的血战,几乎全是家族内斗、私仇旧怨。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千里江山易得,家门风波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