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宁迪王海涵)扭秧歌、跑马拉松、踢足球……从年初就开始火出圈的人形机器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引来围观。
7月3日,“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来到安徽省芜湖市,了解当地机器人产业发展。
在一个遍布机器人、机器臂的工厂里,记者见到了一台正在被测试训练的人形机器人。
近距离触摸它时,能感受到其机身上的温度,而在人形机器人的几个关节部位,还看得见黑色的散热口。
启智(芜湖)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磊磊向记者解释道,与一般工业机器臂不同的是,人形机器人通常采用高度集成的“一体化关节”设计,需要将减速器、电机等部件紧凑地集成在一个关节空间内,这样能保证关节内部架构更紧凑,体积和重量更小,但同时这种紧凑的结构本身对关节的功率密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人形机器人未来要走进老百姓家庭,其电压一定是低电压,要保证和人接触时的安全。”郭磊磊解释,在需要输出同等功率的前提下,降低电压意味着工作电流增大,这将导致热损耗显著增加,因此人形机器人的关节发热问题比较突出。发热问题是人形机器人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郭磊磊指出,目前,发展人形机器人既要解决材料供应问题,也要设计一个合适的算力部署方案,更对下一代网络通讯技术有更高的要求。因此,随着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不仅这个产业会发展,势必会带动相关新基建领域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