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刚恢复C919发动机出口,却发现中国早已不吃这套!LEAP-1C断供逼出国产长江-1000A,技术性能全面反超,美企反成输家。别以为解禁能挽回市场,谁卡过中国脖子,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当地时间 7 月 3 日,美国商务部通知通用电气航空航天公司,批准其恢复向中国商飞出口 LEAP-1C 发动机。这一消息被彭博社称为 “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缓和的新迹象”。 但美国或许没想到,这场迟到的 “松绑”,在中国自主研发的长江 - 1000A 发动机面前,早已失去了战略威慑力。 事情要从去年 5 月说起。当时特朗普政府以 “国家安全” 为由,突然暂停 LEAP-1C 发动机对华出口许可,试图卡住 C919 的 “喉咙”。这款由通用电气与法国赛峰合资生产的发动机,占 C919 整机成本的 35%,是当时中国大飞机唯一的动力来源。 禁令一出,美国通用电气股价应声下跌,而中国航发动力的股票却逆势涨停 —— 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押注中国能突破技术封锁。 事实证明,市场的判断没错。就在美国禁令生效的同时,中国航发商发传来捷报:长江 - 1000A 发动机在运 - 20 改装的飞行台上完成验证试飞,各项指标远超预期。这款对标 LEAP-1C 的国产发动机,推力达到 14 吨级,比 LEAP-1C 的 13.8 吨还要高出一筹。 更关键的是,长江 - 1000A 采用国产复合材料风扇叶片,燃油效率比 LEAP-1C 提升 8%,维护成本降低 20%,维修响应速度更是快了三倍。 这背后,是中国科研团队十年磨一剑的积累。自 2011 年立项以来,长江 - 1000A 历经概念设计、部件试制、整机测试等多个阶段,2023 年完成 3000 小时耐久测试,2025 年 3 月通过适航认证评审。正如中国航发董事史坚忠在技术大会上所说:“这款发动机的成功,体现了中国供应链的韧性。” 美国此时恢复出口,多少显得有些尴尬。一方面,C919 的国产化率已从首飞时的 60% 提升至 75%,长江 - 1000A 年内装机后,三年内有望达到 90%。另一方面,中国商飞手里握着 1200 架 C919 订单,其中三大航就签下 300 架,未来十年的发动机需求堪称天文数字。 更让美国头疼的是,长江 - 1000A 的研发,带动了整个航空产业链的崛起。从钛合金叶片到陶瓷基复合材料,中国已建成完整的发动机供应链,2023 年市场规模突破 600 亿元。 反观美国,禁令期间已有 2300 家供应商濒临破产,近 200 名工程师被中国企业高薪挖走。这种 “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的操作,连《南华早报》都忍不住评论:“美国的限制反而成了中国自主创新的催化剂。” 如今,长江 - 1000A 即将装机试飞,而美国的 LEAP-1C 发动机却面临 “解禁即过时” 的尴尬。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上世纪 80 年代,美国用技术封锁倒逼日本半导体产业崛起;今天,同样的剧本正在航空发动机领域重演。 不同的是,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日本 —— 我们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有庞大的国内市场,更有 “别人卡脖子的清单,就是我们科研的攻关表” 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