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灾难预言就在明天当地华人发声#】#专家解析日本灾难文化#7月4日,距离《我所看见的未来》中预言的“大灾难”仅剩最后一天,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几位在日本生活多年的华人。对于即将到来的“7月5日大灾难”,大家均表示“一笑而过,不予理会”。
“日本南海(海槽)大地震是肯定会发生的,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没有什么恐慌。”生活在日本大阪的中国人谭小姐告诉记者,虽然这几天日本媒体上有关于上述“预言”的讨论,电车里也会看到漫画《我所看见的未来》的宣传海报,但对于所谓的“7月5日大灾难”,她并没有过多关注,身边的人们也都依然保持着日常的生活作息。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陈洋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关于所谓的日本‘灾难预言’,我注意到在日本的社交网络上,没有形成热门话题。我认识的日本友人以及在东京生活的朋友,都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有的朋友甚至告诉我,完全没有听说什么‘距离日本大灾难就剩一天’的内容。”
与此同时,陈洋也同时分析了日本的文艺作品中“灾难题材”盛行的深层次原因。
陈洋表示,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这与日本的自然环境有关。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频繁且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会让许多日本民众有感于生命无常。这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无力感作用于人的心理,为“灾难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土壤,促使创作者将对自然灾难的恐惧与思考融入作品,展现“世界崩塌、人类绝境求生”的场景。
另一方面,这与日本相对衰落的社会现实有关。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陷入增长停滞、企业竞争力低下的时期,外界将其称为“失去的三十年”。在这种相对压抑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普遍感到未来迷茫,精神压力无处释放。“灾难文化”的创作风格恰好提供了一种宣泄出口,借由作品中“世界末日”的设定,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无奈,释放内心积累的焦虑和压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