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军刚把2026年的退役名单甩出来,340架飞机里最扎眼的那一组,是最后一批A-10“雷电II”攻击机,162架,全退。没留情面,也没含糊余地。要知道,这架“飞行坦克”当年可是冷战遗物里的硬骨头,美军拿它当低空火力平台整整用了五十年,打过海湾、轰过阿富汗,连伊拉克城市战都让它硬扛过,现在突然清场,连国会都坐不住了。 按照美国原本的计划,是2030年才彻底退役A-10,但现在看来,节奏加快了。议员嘴上说是“没有替代机型”,其实无非两个意思:一是情怀还没过劲,二是预算还不想批。你让空军大刀阔斧砍机型,却一分钱都不多给,那当然只能死守老飞机。但空军这回铁了心,宁可削编,也不想再看见A-10在编制表上占坑。 从战术逻辑看,这决定早该拍板。A-10是啥?70年代造出来的低空攻击机,顶着厚甲、驮着机炮,干的活是近距支援。但现在战场变了。俄乌战场已经给出了剧本:不是万米高空投滑翔炸弹,就是中远程火箭一顿轰炸,根本没有A-10这种“慢悠悠下去扫一圈再回来”的机会。你真让它飞上去,不等它锁定目标,自己先被对方S-400导弹锁成烟花。 而且美军早有替代选项,F-16、F-15E、甚至F-35都能干“高空精确投弹”的活儿,还能隐身、还能联动无人机。你说你是主打“压低飞行高度、近距压制火力”?那也不一定非要靠A-10,现在的高精度弹药不需要飞那么近就能打中目标。A-10最引以为傲的,就是那门30毫米7管加特林炮,可惜现在战场要的不是你一口气打出几百发炮弹,而是你能不能在敌人雷达还没反应过来之前,精准搞定目标然后全身而退。 可如果说A-10对美军是过时的,那对乌克兰可不是。 乌军现在最缺的是啥?除了弹药,就是能干活的飞机。F-16刚上手,还没熟练。苏-25和米格-29用得快没了。你让他们在俄军S-400和R-37M的远程打击下搞高空精确打击?不现实。所以乌军现在学会了一招:低空突防,上仰投弹。飞得低、贴着地爬上去、扔了炸弹再迅速脱离,滑翔距离短,但雷达暴露时间更短。这就是A-10能派上用场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无人机战场已经变成了新常态。俄罗斯在夜间投放大量无人机干扰、侦查、打击,乌军战机要截,但F-16也好,苏-27也好,速度太快,打这些“小慢飞”完全是浪费燃料。你让它们低速去打无人机,搞不好就被反伤、失速、甚至失事。而A-10呢?低速稳得一批,还能扛伤,航炮打无人机就跟扫秋叶差不多,打一打,一次打几十架都不是事儿。这要是部署到前线,真能变成“基辅守护神”,乌克兰空军梦寐以求的“铁皮扫把”。 但问题也来了,美国会给吗? 这可不是海马斯,也不是榴弹炮。A-10是一整套系统,从维护人员到弹药支持,从起降跑道到备件保障,都得全套上马。你想给,得考虑乌克兰有没有能力接盘。光是机炮炮弹这一项,维护成本就高得吓人。而且一旦给了,万一A-10被俄军击落,那画面可比F-16炸成火球还尴尬得多,毕竟这是美军现役机型。 再退一步说,美国空军把A-10退了,可不代表愿意“白送”。搞不好还要走个“租借法案2.0”的流程,军火商要赚钱,军方要清库,乌克兰要战斗力,三者凑一桌,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大概率是:美国说“我们愿意”,但代价你得掏。 不管怎么说,A-10退役,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但下一个问题马上就来:美国这些退下来的“老虎”,要不要进乌克兰?进了,是战力,没进,是筹码。现在看来,美国宁可让这些飞机白白拆了,也未必愿意冒着政治风险送出去。这就是所谓的战略分裂:嘴上支持乌克兰到底,背后精打细算到一颗炮弹的预算都要议会三轮投票。 A-10的离场不是一架飞机的退役,而是一次战略姿态的变调。它的存在意义,从“上战场打仗”,变成了“给国会算账、给盟友画饼、给俄乌战场留白”。但这个留白,是谁来填?乌克兰的空军?美国的F-16?还是又一批无人机?谁都说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