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线(泉州段)项目初勘圆满结束
开工建设指日可待
今日,记者从泉州交发集团获悉,备受关注的R1线(泉州段)项目初步勘察的外业及报告编制工作均已完成,并于7月2日通过了专家评审论证。
自5月23日初步勘察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在R1线市级指挥部的领导下,四个区、县(市)分别成立勘察工作专班,靠前服务、合力攻坚,及时协调解决勘察进场涉及的青苗赔偿、占道施工等手续办理,为现场勘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场勘探
据了解,工程地质勘察是基本建设程序的关键程序之一,其核心在于精准查明地下岩土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现象,为线路设计优化、施工方案选择、工程投资控制及安全风险管控等提供至关重要的科学依据。
在R1线(泉州段)初步勘察中发现,未来线路穿越的地质环境较为复杂,将面临三大挑战。首先是孤石(球状风化体)广泛分布。R1线(泉州段)地下分布有中风化孤石(球状风化体),岩质坚硬,空间分布随机性强(局部呈串珠状),大小形态差异大,规律难以掌握,对盾构掘进和桥梁桩基施工造成了巨大的挑战。后续,将对重点区域采用“加密钻探+综合物探”的立体化手段精准定位孤石(球状风化体),必要时开展孤石(球状风化体)专项勘察,为项目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对线路沿线情况进行勘探
其次是软弱土层与沉降风险。R1线(泉州段)线路沿线分布有年限较短欠固结的人工素填土(黏土)、软塑淤泥质黏土等软弱土层,不仅对明挖法基坑的支护稳定性带来严峻考验,也对盾构隧道围岩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后续将针对软弱土层开展原位测试等工作,提出合理的岩土参数,为结构的沉降验算、地基加固处理等提供依据。
此外,还将面临高强度硬岩与构造破碎带。据悉,R1线(泉州段)地下区间的基岩以花岗岩为主,部分区域的岩石饱和抗压强度可达160~180MPa,这对盾构机选型及刀具配置提出极高的要求;其中构造破碎带和基岩裂隙水将可能影响盾构施工的安全与效率。后续详勘阶段将制定专项勘察方案,为项目设计和施工提供安全保障。
交发集团方面表示,R1线(泉州段)地质勘察工作的扎实推进,不仅为后续设计优化与安全施工提供了有效支持,更彰显了建设团队尊重科学、攻坚克难的务实作风。按照泉州市政府关于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泉州段)项目“百日奋战”工作计划及任务部署,下一步勘察单位将结合初勘成果,采用加密钻探、综合物探及专项勘察等手段,查明孤石、软土、填土、硬岩等的分布,科学规划、有序启动R1线(泉州段)详细勘察工作,为项目正式启动施工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