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79年,饰演潘金莲的廖学秋因为拍戏,和老公分别了六个月,她归心似箭,往家赶,

1979年,饰演潘金莲的廖学秋因为拍戏,和老公分别了六个月,她归心似箭,往家赶,想给丈夫一个惊喜,回到家后,就看到自己床上睡着另外一个女人,没有大吵大闹,只说了一句话:“把被子还给我,”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七十多岁的廖学秋,如今一个人住在成都的老房子里,日子过得简单。屋子不大,陈设也旧,但床头那床叠得方方正正的红色棉被,却格外扎眼,被子的针脚已经磨损,颜色也不再鲜亮,可她依然珍视如初。 这床被子,远不止是取暖的家什,它更像是一个证据,一个关于梦想如何被击碎,又是如何被亲手夺回来的证据,而这个故事,要从1979年那个傍晚说起。 并且廖学秋的起点其实很高,1954年,她出生在成都一个艺术世家,母亲是川剧名角,主演过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杜十娘》,父亲也是个才华横溢的戏剧导演。 可这份好运没能持续多久,廖学秋三岁丧母,四岁丧父,死亡是什么她还不懂,只知道从此再也没人给她讲戏听了。 在父母双亡后,廖学秋和同父异母的哥哥相依为命,家里保姆卷走了父亲留下的钱,兄妹俩只能靠街坊接济过活,饥寒交迫是常事。 然而,在冬夜里,连一床像样的被子都没有,只能裹着破棉絮缩在角落,廖学秋没正经上过学,更没受过专业训练,但骨子里对舞台的渴望却压不住,她常对着母亲的旧照片发呆,幻想自己也能站上舞台。 后来,凭着一手还算不错的手风琴,廖学秋考进了文工团,总算找到了一个能吃饭又能做梦的地方。 而且在文工团的日子,廖学秋一边琢磨电影剧本,一边观察生活,练就了一身捕捉人物情感的本事。 也正是在这里,廖学秋遇到了爱情,对方是团里的男演员,有才华,也风趣,两人很快结婚,生了一个儿子。 虽然日子不富裕,但柴米油盐里透着踏实,廖学秋亲手缝制了一床大红色的棉被,上面绣着母亲生前最爱的花,这床被子,是她亲手为这个家缝制的,一针一线,都是她对安稳日子的全部想象。 到了1979年,廖学秋接下一个没人敢演的角色——《潘金莲》,在那个年代,演这种角色需要巨大的勇气,为了拍戏,她要离家半年。 临走前,丈夫拍着胸脯保证会照顾好儿子,廖学秋便放心地投入了工作,拍摄异常艰苦,有时一天十几个小时连轴转,烈日下拍哭戏,汗水和泪水糊了一脸。 可只要一想到远方的丈夫和孩子,想到回家时儿子扑进怀里的场景,廖学秋就觉得什么苦都能扛。 谁知,戏提前拍完了,她没通知家人,想给他们一个惊喜,回家的路上,她买了丈夫爱吃的绿豆糕,嘴角一直忍不住上扬。 然而,当廖学秋推开家门,迎接她的却是一屋子的死寂,孩子不在,她推开卧室的门,屋内那副景象,让她血液都凉了半截。 并且床上,丈夫身边躺着一个陌生的女人,而最刺眼的,是那床由廖学秋亲手缝制的红色棉被,正盖在那个女人身上。 那一刻,廖学秋没有哭喊,也没有崩溃,大脑异常冷静,甚至可以说冷酷,她只是默默走上前,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对那个还在发懵的男人说:“把被子还给我。” 说完,廖学秋一把拽回那床被子,转身就走,头也没回,而拿回这床被子,对她来说,就是拿回了自己曾经亲手缝进去的全部尊严。 那一夜,廖学秋在成都街头独自游荡,眼泪流干了,但人没垮,离婚的决定,下得又快又狠,没有半点拖泥带水。 后来丈夫跑来求饶,说自己只是一时糊涂,廖学秋看着那张既熟悉又陌生的脸,心里再也起不了一丝波澜,只回了两个字:“离婚。” 从那以后,廖学秋的人生信条变得简单清晰:靠别人不如靠自己,靠男人更靠不住,她带着儿子搬了出去,租了间小屋,墙上贴着母亲的照片,床上依然是那床红色棉被。 而且廖学秋把所有精力都砸进了工作里,哪个角色难演,她接哪个;哪场戏辛苦,她上哪个,别人躲着走的苦情戏,她演了个遍,仿佛把自己的半生经历都揉进了角色里。 在1985年,廖学秋正式调入峨眉电影制片厂,成了一名专业电影演员,她的演技越来越好,虽然没能大红大紫,但演过的角色个个都让人过目不忘。 并且在1995年,廖学秋凭《苍天在上》里的表演,获得了百花奖最佳女主角提名,这是对她最大的肯定,圈内人都说她是“戏疯子”,她自己却觉得,这不过是一个女人认真活下去的样子。 如今,七十多岁的廖学秋依然在演戏,也依然单身,那段婚姻的重创没能摧毁她,反而把她打磨得更加坚韧。 那床红色棉被,也一直陪伴着廖学秋,它不再是婚姻的遗物,反倒像是一枚勋章,见证了她如何亲手收回了自己的尊严,并凭此活得比任何时候都更挺拔。 【信源】她是知名老戏骨,4岁父母双亡丈夫出轨离婚,今66岁仍然单身——新浪网20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