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路透社爆了个大消息:中国直接给巴基斯坦“输血”34亿美元!这钱不是白给的,是帮巴

路透社爆了个大消息:中国直接给巴基斯坦“输血”34亿美元!这钱不是白给的,是帮巴基斯坦把之前欠的债“重新安排”了一下,21亿美元的央行储备资金延期三年还,13亿美元的商业贷款用新债换旧债,利息更低、压力更小。 2023年,巴基斯坦的经济真是到了悬崖边上。外汇储备只剩30亿美元,连两个月的进口账单都付不起,日子过得紧巴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开了个70亿美元的救助单子,但条件死苛刻:外汇储备得先攒到140亿美元,不然一分钱都别想拿。偏偏这时候天灾人祸齐上阵,洪水把信德省和旁遮普省的农田冲得稀烂,棉花、小麦产量直接腰斩,粮食价格跟坐火箭似的往上涨。能源危机更雪上加霜,电费贵得离谱,工厂停工,工人没活干,整个国家像是被按了暂停键。 这时候,巴基斯坦的债务问题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欠了一屁股债,光利息就喘不过气,更别提还本金了。IMF的红线摆在那儿,140亿外汇储备像座大山,谁来救命? 就在这节骨眼上,中国站出来了。2023年6月,中巴双方一拍即合,敲定了34亿美元的债务重组计划。这钱不是白给的,而是把巴基斯坦之前欠的债重新捋了一遍,具体这么干: 21亿美元央行储备资金延期三年还:这笔钱本来是存在中国央行的储备资金,到期得还,但现在宽限三年,等于给巴基斯坦喘口气。 13亿美元商业贷款换新债,原来的高利息商业贷款拿低利息的新债替换,利息低了,还款压力自然小了。 这34亿咋来的?其实是中国看准了巴基斯坦的困境,既帮兄弟一把,也保住自己的战略利益。毕竟,中巴经济走廊(CPEC)是“一带一路”的重头戏,巴基斯坦要是真崩了,中国的投资和项目也得跟着打水漂。 这34亿一到位,效果立竿见影。巴基斯坦的外汇储备蹭蹭上涨,突破了IMF的140亿红线,70亿救助款顺顺利利到账。有了这笔钱,进口账单能付了,电力供应慢慢恢复,工厂的机器又开始轰鸣。更重要的是,信心回来了——国际投资者一看巴基斯坦没垮,胆子大了点,市场开始有点活气儿。 中长期来看,这事儿还不止救急那么简单。2024年,巴基斯坦经济增长率爬到3%,农业生产缓过劲儿,纺织业出口涨了15%。到了2025年,经济增长率更是达到4.5%,通货膨胀压下来了,卢比汇率也稳住了。中巴经济走廊的项目趁势加速,瓜达尔港成了区域贸易的香饽饽,货轮跑得热火朝天。 这34亿不光是钱,更是中巴友谊的硬核证明。中国出手,既救了巴基斯坦的经济,也给自己加了筹码。中巴经济走廊是两国合作的王牌,瓜达尔港连通中国和中东的贸易线,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巴基斯坦稳住了,中国的投资才安全,双方都赚。 再说巴基斯坦这边,34亿解了燃眉之急,也让它更铁了心跟中国绑在一起。能源、基础设施、贸易合作越走越深,两国关系比以前还瓷实。这次援助成了中巴合作史上的里程碑,谁也拆不散这对“铁哥们”。 援助之后,巴基斯坦没闲着。农业、工业慢慢恢复,2025年瓜达尔港的繁荣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中巴经济走廊的项目一个接一个上马,贸易线越来越热闹。经济数据也好看了:增长率稳步上升,通胀下来了,日子总算没那么苦了。 当然,巴基斯坦也不是高枕无忧。债务问题没彻底解决,能源和基础设施还得砸钱。但有了中国的支持,至少短期内不会再崩盘。中巴合作这条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