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朱棣攻下南京,皇城哀嚎遍野,建文旧臣夏原吉被五花大绑地带到了朱棣面前。夏原吉面无惧色,反而说道:“要杀我可以,请给我三天时间,我要把这些账目算完。” 传说夏母生孩子的时候梦见屈原来了,之后生下一子,起名为夏原吉。他聪慧,勤奋,夏母对儿子的教育也十分重视和严苛。 13岁,父亲去世后,夏母一人独自支撑家,却不忘督促儿子学习。 夏原吉16岁,学问已经不错,为了贴补家用,他一面积极备考,一面在私塾里打工赚一些学费和生活费。 会试落弟后,他有契机进入太学,仕途因遇到伯乐而有了转机,这个人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相传,有一次朱元璋路过国子监,听到里面传出了嬉笑打闹的声音,当即怒火中烧。他还没来得及发作,却在杂乱的环境中看到,唯有一个学子正襟危坐,完全不受周遭影响。 朱元璋大为赞赏,于是破格提拔他为户部主事。这个人,正是夏原吉。(《明史·夏原吉传》) 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将夏原吉升任为户部右侍郎。 不过,夏原吉并没有在京城为官,而是被建文帝派去查访各地的民风民情,清查贪官污吏。结果,就在夏原吉在外地忙得不可开交之时,朱棣起兵了。 1402年,朱棣闯进了南京城。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如方孝孺、黄子澄、铁铉等,都因不肯屈服于“燕王”,最终惨遭杀害。而深受建文帝重用的夏原吉,也被绑到了朱棣面前。 与方孝孺等人的刚硬不同,夏原吉不求生不求死,只请求三天宽限时间。 朱棣不解地问他:“三天所为何事?” 夏原吉说:“我要把账目算清,这样即便有人接手,也不至于乱了头绪。”(《明史·夏原吉传》) 朱棣被夏原吉这种大局观给震撼到了,这个人才不管你老板换成谁,只忠于自己的岗位,并且离职之前还给你做好交接工作。 朋友们,夏原吉管钱的啊,是个财务啊,他这句话的含金量谁懂啊! 一个财务在离职的时候给你把账目明细,弄的明明白白的,你还想开他吗? 朱棣稍微一动脑子,就决定留下这个人为自己所用。 朱棣身边的大臣们却不同意,他们以夏原吉有异心为由,建议杀了他。朱棣却坚持说:“夏原吉是太祖选中的人,他曾效忠太祖,而后效忠建文,又怎么可能不忠于我呢?” 此后,朱棣与夏原吉促膝长谈许久,夏原吉自此又成了朱棣的心腹。 朱棣慧眼识珠,所倚重的夏原吉不仅心怀仁爱,更兼具经世之才。无论何时何地,当朱棣问及天下钱粮的详细数目时,夏原吉总能迅速且准确地给出答复。 朱棣一生痴迷于征战,他率军北征,特意留下备受赞誉的“好圣孙”朱瞻基代为监国,并指派夏原吉从旁辅佐。 连年用兵,导致国库空虚。朝中无人敢劝,唯有夏原吉不顾个人安危,屡次劝阻。朱棣几次出征归来,朝廷库存已告急罄。 一次,兵部尚书奏报军费不足,朱棣不信,转而询问夏原吉。 夏原吉直言不讳道:“陛下连年征战,却屡次无功而返,如今军备已损失十之八九,加之各地灾情频发,内外交困之际,实在不宜再兴兵戈。恳请陛下停止出征,以休养生息。” 这番话激怒了朱棣,他当即下令将夏原吉与其他几位谏言的官员一同下狱。 当朱棣派人去抄夏原吉家时,却发现家中最值钱的不过是些御赐之物,其余皆是锅碗瓢盆和几件粗布衣服,清廉之状令人动容。 朱棣最终死在外面。临终前,他回想起夏原吉的劝谏之言,不禁悔恨交加,留下一句“夏元吉爱我。” 朱棣驾崩后,太子朱高炽悲痛欲绝,将消息告知了狱中的夏原吉。夏原吉听后,长久跪地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