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不见的干部“义务劳动”又回来了! 昨天,赤壁市新店镇望夫山村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清淤大会战”。 150余名党员干部和群众顶着烈日,仅用一天时间便让淤堵多年的15公里松蒲渠重焕生机。 3800亩水田灌溉难题迎刃而解。而比渠水更畅通的,是党群之间的情感纽带。 干部参加义务劳动,曾经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坚持和完善。 望夫山村的这场清淤行动,藏着三个“反差”巧思: 一是干部裤腿上的泥土,比口号更响亮。 村“两委”班子带头跳入渠中挥锹清淤,老党员现场教学,青年党员专攻“硬骨头”,妇女组成环境美化队。 从“指挥者”变“劳动者”,作风在汗水中淬炼。 二是清淤不搞“一阵风”,长效管护有机制。 村支书饶斌,将清淤义务劳动纳入村组干部考核,同步组建“水渠管护志愿队”,推动“干部多跑腿、群众少操心”常态化。 这与赤壁政务服务中心“群众不离窗口,我们不离岗位”的延时服务、红十字会巡河护学的志愿行动一样,共同织就民生保障网。 三是小水渠映照大治理。 一条渠激活了干群协作的“源头活水”,恰似近期赤壁民生实践的缩影:市政府食堂向游客开放18元平价套餐宠客,检察官进社区为案件收集民意,供销社化身“田保姆”托管4万亩农田…… 刀刃向内的实干,比任何承诺都更能得到百姓认可。 一次清淤,疏通的不只是农田命脉,更是基层治理的“情感渠道”! 夏日生活打卡季 人所有痛苦和烦恼的根源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