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年间,皇帝的爱妃张娘娘,身下长了一个毒疮,痛苦不堪。皇帝命太医治疗,可这要开刀放出脓液才能治愈,众太医束手无策,嘉靖震怒,李时珍被举荐为娘娘治病,他想出了一条妙计,顺利的为张娘娘开刀排脓,治愈了疾病... 李时珍,1518年出生在湖北蕲春县蕲州镇,字东璧,号濒湖,是明朝赫赫有名的医学家和药学家。他家三代行医,爷爷李果靠采药为生,父亲李言闻是当地有名的郎中。李时珍从小就跟着药罐子长大,对草药和治病救人特别感兴趣。14岁那年,他考中了秀才,可科举这条路对他来说没啥吸引力。22岁时,他干脆放弃读书做官,专心学医,立志要在医药上干出一番事业。 李时珍不光是个大夫,还是个有大志向的人。他看当时医书乱七八糟,好多药方都不靠谱,就下定决心要整理出一本像样的药典。1552年,他开始编《本草纲目》,整整花了27年时间,走遍大江南北,找名医问偏方,亲自尝药草,终于在1578年写成这本大部头。书里收了1892种药,配了上万个药方,成了中国药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嘉靖年间,皇帝朱厚熜特别宠爱张娘娘。可有一天,张娘娘突然病了,下身长了个毒疮,疼得她整宿睡不着。皇帝一看心疼得不行,赶紧叫太医来看。可太医们查来查去,发现这毒疮脓肿得厉害,不开刀放脓根本好不了。可这地方太敏感,又是皇帝的爱妃,谁敢轻易下刀啊?太医们急得满头大汗,可没一个有胆子动手。 皇帝等得不耐烦了,见没人能治好张娘娘,气得拍桌子骂人。太医院上下都吓得不敢吱声,生怕一个不小心脑袋搬家。就在这时候,有人提到湖北有个李时珍,医术高超,治过不少疑难杂症。皇帝一听,马上派人把他召进宫里。 李时珍到了宫里,先给张娘娘简单看了下病。他发现这毒疮其实不复杂,开刀放脓就能好。可问题来了,张娘娘身份金贵,他一个外来的大夫要是直接动手,肯定不合规矩,得罪人不说,还可能惹来麻烦。于是他连夜琢磨,怎么才能既治好病,又不让人挑理。 后来,李时珍想出一条妙计。他让人拿来一把宽大的椅子,再准备一盆细面粉。他把面粉洒在椅子上铺平,然后请张娘娘坐上去。等她起来,椅子上就留下了毒疮的印子。李时珍根据这印子找准位置,把一把小刀固定在椅子上,刀尖刚好对准毒疮,再用布和棉花垫好,确保不会伤到别处。接着,他再请张娘娘坐下,刀尖精准刺破毒疮,脓液一下子流了出来。之后,他让人用温水清洗伤口,再敷上他配的草药。没几天,张娘娘的毒疮就消了,人也好了。 这招真是绝了,既不用他亲手开刀,又治好了病,连皇帝都挑不出毛病。朱厚熜高兴得不得了,赏了李时珍不少金银,还把他提拔成太医院的院判。 李时珍在太医院干了一阵子,发现宫里的医书漏洞百出,好多记载都不准。他就跟皇帝建议,把这些书重新整理一下。可皇帝没啥兴趣,这事儿就没下文。李时珍觉得在宫里待着没意思,干脆辞了官,回老家专心搞他的《本草纲目》。 回家后,他带着老婆孩子到处跑,爬山采药,问老农偏方,啥苦都吃了。有一次还差点被土匪抢了手稿,幸亏他媳妇吴氏帮着护住,才没出大事。1590年,他终于把《本草纲目》写完了,可惜没过几年,1593年他就病逝了,75岁。这本书在他死后1596年出版,流传到今天,成了中医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