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48年,日本人砂原惠改名换姓化名张荣清,并谎报中国国籍,加入解放军,在辽沈战

1948年,日本人砂原惠改名换姓化名张荣清,并谎报中国国籍,加入解放军,在辽沈战役中屡次立功,参加抗美援朝,但不久之后他的身份暴露了。 砂原惠这人,真是个传奇。1933年6月24日,他出生在日本福冈县一个武士家庭。按理说,家里世代信奉武士道,个个都该是硬骨头,可他爹偏不走寻常路。这老爷子是个技术员,搞矿物分析的,打心眼里讨厌战争,崇尚和平。1938年,他爹因为工作被调到中国东北,进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带着全家就这么来了。当时砂原惠才五岁,小小年纪就亲眼看到日军怎么欺压中国劳工,也瞧见他爹偷偷摸摸把家里的吃的送给那些饿得皮包骨的中国工人。这事儿在他心里埋下了种子,后来长大后,他老说自己打小就同情中国人。 到了1945年,风云突变。他爹在东北病死了,同年8月日本投降,砂原惠和妈妈被日本同胞扔在辽宁北镇县刘台子村,成了孤儿寡母。按说日本人在那时候挺招人恨,可村里人没因为他们是日本人就撵他们走,反而收留了他们娘俩。砂原惠从放猪开始干起,后来改放牛,一年赚九斗六升高粱,勉强糊口。村民还教他认字,有个老大爷跟他说:“在这儿混得明白,少说也得认识两千个汉字。”为了多学点,他拿瓜果跟村里小孩换,让他们帮着看牛,自己跑去学堂窗户外偷听课。两年下来,他不光能说一口流利的辽宁方言,连村里的告示都能读,还会讲点本地笑话,逗得大家伙儿乐呵。 1948年,土地改革来了,工作队进村,砂原惠家被划成雇农,分了田地。解放军战士忙着帮村民干活,修房子、挑水、劈柴,跟抢东西的关东军完全不是一回事。这让他心里特感动,觉得这片土地对他有恩,得报答。于是他瞒着妈,改名叫张荣清,谎报年龄和国籍,跑去参军了。入伍后,他被分到170师侦察连当侦察兵。那年秋天,辽沈战役前夕,部队急需北平城里的情报,他主动请缨,换上破衣裳,挑着糖葫芦篮子,装成小贩混进城。国民党哨兵问他啥来头,他操着辽宁口音回:“俺本地人,卖糖葫芦的。”就这么蒙过去了。他一边吆喝着卖糖葫芦,一边偷偷记下敌军的火力点和岗哨位置,用烟盒纸记下来,晚上躲破庙里整理,三天后安全回来,情报帮了大忙。 平津战役里,他照样拼得很猛,立了好几次功,战友都喊他“辽宁小伙”。1950年,抗美援朝打响了,部队本来不让日籍的人上战场,可他又瞒着身份,跟着三十八军过了鸭绿江。在汉江阻击战里,他那个班守阵地守了三天三夜,美军的炮火和飞机炸得天翻地覆,全班最后就剩仨人活着。他背上还嵌着弹片,被抬下去时,手里攥着染血的入党申请书和一撮家乡的黑土,硬气得很。 不过,1953年,事情露馅了。他妈在辽宁病重,部队派人去看她,她迷迷糊糊喊了句日语“帰りたい”(想回家),让旁边的战士听见了,报告了上去。政委找他谈,他梗着脖子说:“我血管里是日本血,心里是中国魂。”可国际法不让日本人打朝鲜战争,他就调到牡丹江航校了。在那儿,他看日籍技术员吃细粮,心里不痛快,拍桌子嚷嚷:“鬼子凭啥吃好的?”政委跟他讲,这是为了新中国航空事业,他听完脸一红,也就接受了,开始跟这些同胞学技术。 1955年3月,他被遣返回日本,走之前把军功章埋在航校的白桦林里,算是个念想。回日本后,他没闲着,一门心思扑在中日友好上。1956到1958年,他在中日贸易促进会干活,帮着在北京、武汉搞商品展。1967年,他自己开了新新贸易公司,专做中日友好贸易。1997年,他在天津蓟县弄了个天津雅玛屋食品公司,带进来日本泡菜技术,支持中国改革开放,当了二十二年顾问,没拿过一分钱,说是为人民服务。 2010年,他还组了个“日籍解放军老战士代表团”回中国,三十六个老兵一块儿回来,待遇老高了。他一辈子在中日之间跑了三百多趟,每次到中国都跟回家似的。他闺女说:“爸几个月不来中国就待不住。”2021年6月24日,他在东京家里去世了,88岁。按他遗愿,葬礼放《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骨灰分成两份,一半撒富士山,一半送回北镇——那儿是他学会做中国人的地方。他客厅里一直挂着四野军装照和辽沈战役的图,装着他一辈子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