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有一年,在春晚的后台,岳云鹏看到了蒋大为,想对他说声谢谢,没想到蒋大为看到他,脸

有一年,在春晚的后台,岳云鹏看到了蒋大为,想对他说声谢谢,没想到蒋大为看到他,脸色一沉:你就是小岳?《五环之歌》就是你唱的?你把我的歌改了,有跟我说了吗?

岳云鹏是相声演员出身,后来跨界唱歌,靠着《五环之歌》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这歌改得幽默又贴近生活,北京五环那堵车、挤地铁的日常,被他唱得让人忍俊不禁。老百姓听着觉得亲切,觉得这歌词不就是自己生活嘛。可这歌毕竟是改编的,原曲是蒋大为的《牡丹之歌》,那可是80年代的经典,旋律优美,感情深沉,承载了一代人的回忆。岳云鹏拿来一改,风格完全变了,从抒情变成了搞笑,搁谁身上可能都有点想法。

再看蒋大为这边,他是老一辈艺术家,对音乐有自己的坚持。《牡丹之歌》是他代表作之一,当年唱红了大江南北,背后还有电影《红牡丹》的加持,意义不一般。突然有一天,这歌被改成了《五环之歌》,满街都在唱“你比四环多一环”,蒋大为心里估计有点不是滋味。他那句“你改了我的歌,有跟我说了吗”,听着像是责问,其实也可能是种感慨,毕竟自己的心血被拿去“玩”了,谁能一点感觉都没有呢。

不过咱也得说,改编这事儿在娱乐圈挺常见的。歌手的歌被翻唱、改编,甚至拿去采样,都是常有的事儿。有的改编还挺成功,比如周杰伦的《双截棍》被改成各种版本,粉丝照样买账。可问题就在于,改编得不好,或者没跟原作者沟通,就容易闹误会。岳云鹏这回估计也没想到,自己随手改的歌会火成这样,更没料到会让蒋大为有意见。

从法律上讲,改编歌曲得经过原作者同意,这是著作权法的基本要求。《牡丹之歌》的版权归属不完全清楚,但蒋大为作为原唱,肯定对这歌有感情上的归属感。岳云鹏改编时可能没走正式流程,或者压根没想那么多,毕竟他是个逗乐的相声演员,不是专业音乐人。这事儿要搁现在,估计得先签个授权协议,省得以后扯皮。

再说文化层面,经典歌曲在很多人心里是有分量的。像《牡丹之歌》这种老歌,不光是首歌,更是段回忆。岳云鹏改成《五环之歌》,有人觉得新鲜好玩,有人却觉得有点不尊重。这其实是个代沟问题,年轻人和老一辈对音乐的态度不一样。年轻人追求个性,觉得改编是创意;老一辈讲究传承,觉得经典不该随便动。这两种想法撞一块儿,就有了这场春晚后台的小插曲。

当然,咱也不能把这事儿看得太重。蒋大为那句话听着不高兴,但也没见他真跟岳云鹏撕破脸。岳云鹏后来也没公开回应啥,估计是觉得这事 儿不值当大闹。两人都是公众人物,一个是老艺术家,一个是新晋明星,各有各的地盘,犯不着为这点小事儿杠上。说白了,这就是个生活化的误会,谁家还没点磕磕碰碰啊。

这事儿还挺能让人思考的。改编歌到底该不该征求意见?有人说应该,毕竟尊重原作者是底线;也有人说不必,艺术嘛,就得自由发挥。咱老百姓看热闹,觉得这两种说法都有理。就像你家老物件被小孩拿去当玩具,你是生气还是乐呵?不同的人反应不一样。

再说回岳云鹏,他靠这歌火了是真,可也得面对这种争议。娱乐圈就这样,你红了就得扛得住各种声音。蒋大为呢,作为前辈,他的反应也挺真实,没装大度也没硬怼,就是说了句心里话。这俩人其实都没啥恶意,就是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咱作为吃瓜群众,看看热闹,聊聊感受,也挺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