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确认出席规格,美总统也来?一旦9月全赴京,最大输家将诞生,普京行程已经定下,出席规格也已得到确认,现在就看特朗普有没有“单刀赴会”的胆量了,如果特朗普来了,中俄美三国领导人必然会在93阅兵式举行期间共同翻开新的篇章;如果特朗普不来,恐怕再也没有这样一个大好机会可以完全冰释前嫌。 普京高规格“打卡”这场庆典并不让人意外,中俄关系这几年一直在升温,从经贸到能源再到安全合作,双方的互动频率和深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俄方当前正受到欧美多重制裁的压力,外交上自然要对中国靠得更近一点。 对俄罗斯来说这不仅是缓解西方压力的外交需求,是现实的利益选项,中国则需要俄罗斯在能源、安全和地缘等领域的配合,两国之间的“互补性”明显增强,普京亲临北京参加这样的活动,既是政治表态,也是对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再次加码。 外界最关注的悬念始终绕不开美国,特朗普刚刚以明显优势重回白宫,他接下来怎么选实际上会成为世界最大的变数,当前的中美关系无论是经贸、科技还是安全层面,都处于激烈竞争甚至局部分歧的状态。 在一些全球事务,气候治理和防疫等问题又不得不擦肩合作,美国历来善于利用多边外交场合打感情牌、做姿态。 特朗普能到场这不仅是“面子工程”,可能意味着中美之间在分歧之外,为合作留下谈判空间,中、美、俄三国如果真能齐聚北京,哪怕只有短暂的互动,舆论和资本市场的震荡效果也会立刻反映出来。 特朗普最终决定不来相关影响就不止于三国,更在于美国自己,“主动缺席”这样一个有代表性的大国场合,全球怎么看、盟友怎么看,都是现实的考题。 如果美国继续用“回避”的姿态处理和中国、俄罗斯的关系,只会把对话主导权和新的合作空间让给对手,假如特朗普决定前来无论成果如何,至少美国有机会参与分配话语权和议程的过程。 这种大国互动不只影响中、美、俄三方面,还可以看到日本的“存在感,”日本最近几年实在是很积极,从全面配合美国印太战略,到积极同北约互动,再到在历史、台湾等敏感议题上频频出声,无一不是在释放想要刷存在的信号。 美日同盟表面坚不可摧但在具体利益上,美国年年让日本多分担军费、在芯片等关键领域又对日本企业没有特殊照顾,面对不断变化的地区格局,日本在安全、经济等议题上的诉求,既希望押宝美国,却也害怕一旦出现中美缓和或三国之间形成某种默契,自己会被晾在一边。 从历史问题到现实利益,中俄对日本的警惕始终都在,每当日本右翼政客参拜靖国神社,中俄两国的官方和民间都反应很强烈,日本在“历史旧账”上没弄明白,很难得到邻国的真正信任。 在现实的博弈场上,如果未来中美俄在区域安全、经贸、全球治理上达成某些操作共识,日本的主动权和主导区域规则的能力都将大大打折。 这次北京大场面也是中国近年外交布局的缩影,无论是推动中俄友好、引导全球话语权,还是用重大历史节点场合塑造外交舞台,背后都是中国提升国际地位和地区领导力的一部分。 中国希望通过这种活动,展现历史立场与应对挑战的能力,把一张张“牌”打得更主动、更自信,如果美国也能以积极、平衡的姿态参与进来,对于稳定全球,至少可以提供相对缓和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