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现在看来,没有什么中欧关系。16日冯德莱恩去加拿大开会,掏出一块中国产的稀土磁铁

现在看来,没有什么中欧关系。16日冯德莱恩去加拿大开会,掏出一块中国产的稀土磁铁,公开说这就是中国“卡脖子”的证据,还力挺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她直言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的“最大威胁”,指责中国垄断稀土出口,还说中国靠补贴往全球市场甩卖便宜货,扰乱市场。 这套说辞听起来挺唬人,但细琢磨一下,感觉更像是欧盟自己在战略焦虑和国际政治压力下的一种表演。 说到稀土,中国确实是全球供应链里的关键一环。但这不是什么“阴谋垄断”,而是几十年产业深耕、技术积累和市场选择的结果。 我们有完整的产业链,从开采到精炼再到应用,效率高、成本相对可控。 欧盟自己呢?过去几十年,环保标准高、开采成本大,很多欧洲国家自己不愿意或者没能力大规模开发本土稀土资源,更倾向于从国际市场购买。 这明明是市场规律下的自然选择,怎么就成了我们“卡脖子”的罪证? 中国依法对某些具有军民两用性质的稀土物项进行出口管制,出发点是国家安全的合理关切,做法上也是参照国际通行规则,并非针对特定国家。只要符合规定,该出口的都正常出口。 指责我们“垄断”,多少有点“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的味道。 更有意思的是,欧盟自己一边指责中国,一边紧锣密鼓地通过《关键原材料法案》,撒钱补贴自己的稀土产业,还满世界找替代来源。 这不就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欧洲企业其实心里门清,不少还在私下积极寻求与中国供应商保持稳定合作,毕竟稳定的供应链才是硬道理。 冯德莱恩把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简单归因于“补贴”,认为我们靠低价“扰乱”市场,这解释实在过于单薄。 就说电动车吧,中国企业的电池技术、智能化水平、成本控制能力突飞猛进,这是真金白银投入研发、激烈市场竞争筛选出来的结果。 欧洲车企面临转型压力,成本高、供应链依赖性强,竞争力一时跟不上,这板子不能光往中国身上打。 欧盟自己补贴起来可一点都不手软,未来十年规划的上万亿欧元产业补贴计划摆在那里,怎么自己补贴就是“产业扶持”,中国有类似政策就成了“不公平竞争”? 这种双重标准,实在难以服众。 如果中国真是“最大威胁”,它们为何持续加码在华投资?西门子、巴斯夫等巨头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和先进生产基地,看中的正是这里高效的产业链和创新土壤。 说到底,中欧关系的根基在于实实在在的共同利益和相互依存。 贸易数字不会说谎,欧盟长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双方在绿色转型、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中国持续对外开放,为欧洲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但时代变了,中国不会再接受过去那种单方面让利、不对等的合作模式。 欧盟需要认识到,把中国当作地缘博弈的“假想敌”或向美国表忠心的“投名状”,既不符合欧洲的根本利益,也解决不了其自身竞争力面临的真正挑战。 中欧关系的未来,取决于欧盟能否看清现实,做出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