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本来就不想当首相,硬被推上去,上台以后就开始躺平,如今摆烂终于有结果了!6月29日,日本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日本首相石破茂,领导的内阁支持率为24%,而且已经是连续4个月保持在这个水平。 石破茂本人的执政风格偏向保守、低调,决策过程显得犹豫和被动,自他上任以来,针对民生、经济和社会问题推出的政策不多,即便有动作也多数停留在原则表态或方向性承诺,缺少真正打动人心的突破。 比如说,在经济振兴、地方活力提升、老龄化社会等问题上,石破内阁始终难以提出让公众信服的具体方案,许多人觉得这样的“保守打法”并不能推动改革,也无助于打开经济新局面,连一些自民党的支持者都对这种“管理式执政”逐渐丧失耐心。 有分析认为,石破茂之所以缺乏改革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源于自民党自身的执政困境,自民党已经由过去稳固的绝对多数转为少数派执政,这导致内阁在推进政策时经常面临在野党的强力掣肘,也难怪石破茂经常表现得畏首畏尾、难以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 更让石破茂政府难堪的,是近来一系列负面事件的不断曝光,今年三月,内阁就因为涉及“商品券”分配丑闻备受舆论批评,连带着支持率一路下跌,在日本,政治丑闻往往能在很短时间内就摧毁公众信任,不少前任首相也都因此落马。 日本政坛中的腐败和内部派系斗争一直比较频繁,自民党在时间的推移中,几乎没有哪个首相能彻底摆脱这种阴影,石破茂虽然个人形象一向务实,但在体制大环境影响下,也难以独善其身。 除了内政危机外,石破茂的外交策略也没有引起日本社会的广泛好感,他一直主张美日同盟“对等化”,提出希望减弱日本对美国防务的依赖,加强对美军基地自主监督,还多次提到要推动所谓“亚洲版北约”——这种以联合防御为名的新战略,招致国内外不少质疑。 部分民众觉得石破茂过于冒进,担心会让日本卷入地区安全风险,而更多人则认为,这些大而化之的外交口号对改善当下的生活状况帮助有限。 加上石破茂本人在涉华、涉台问题上的表现比较谨慎,经常在“亲中”与“抗中”之间反复摇摆,没有实质性新突破,所以这套对外政策并没有形成可以凝聚国内共识的亮点。 而在自民党内部,石破茂其实也是一个中间地带人物,既不属于安倍派、麻生派,也难以与党内保守传统势力达成真正默契。 上台后,他虽然提出一些关于政党革新、反腐和行政效率提升的目标,但外界普遍认为这种“过渡型首相”只是帮党内度过危机阶段,并不具备长期执政的政治基础。 甚至在上任后不久,石破茂就选择提前解散众议院举行大选,试图借此调整党内势力关系,但在当前自民党支持基础日益流失的情况下,这种举动收效有限,大选结果也没有形成他所希望的强有力新格局。 近年来,日本经济增长乏力、物价压力增大、就业形势紧张,再加上疫情和自然灾害的反复冲击,普通民众对任何一届政府都难以提起期待,现有政客大多难以提出根本性创新方案,导致所谓“中庸稳定派”成为各方无奈选择,但这种领导风格很难让选民真正买账。 在这种背景下,石破茂内阁的执政现状,其实就是整个体制困顿的一种缩影——不是创伤性的激烈动荡,而是一种缓慢、无解的权力消耗。 石破茂这届政府最后留给大家的,大概就是“维持现状、无功无过”这八个字,既无大错但也见不到太多希望,从民调曲线来看,想要逆转这种低迷态势确实不容易,这也是日本政治目前最难回答的问题之一。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