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90年,张艺谋筹拍《大红灯笼高高挂》,46岁的曹翠芬前去试镜二姨太,谁知张艺

1990年,张艺谋筹拍《大红灯笼高高挂》,46岁的曹翠芬前去试镜二姨太,谁知张艺谋觉得她长得普通,拒绝了。没想到,试镜之后张艺谋就被打脸,亲自请她出演二姨太。

1990年,46岁的曹翠芬怀揣着对演艺事业的热爱,来到张艺谋的面前,试镜《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二姨太一角。 然而,张艺谋看着眼前这个长相平平的中年妇女,摇了摇头,认为她不符合自己心目中二姨太的形象,便婉拒了她。 曹翠芬虽然失望,却也不气馁,她笑着对张艺谋说,既然都来了,不妨让她试演一段。张艺谋勉为其难地同意了。 谁曾想,仅仅十分钟后,张艺谋便被曹翠芬的演技所折服,他激动地握紧双手,当即邀请曹翠芬出演二姨太一角。

曹翠芬的演艺之路,要从她16岁那年说起。 曹翠芬六七岁时随父母一同搬到北京。她的父母都是文艺爱好者,这种艺术氛围深深地影响了年幼的她。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曹翠芬对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16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预科班,两年后正式进入本科阶段的学习。 尽管后来她意识到自己的外貌条件并不属于典型的“老天爷赏饭吃”型,但她仍为自己当年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决心感到庆幸。 正是这种敢于追求梦想的精神,最终使她走上了她一生钟爱的演员之路。 在那个年代,曹翠芬虽然没有出众的外表,但她的演技却得到了老师的赏识。 毕业后,曹翠芬被分配到北影厂当演员,本以为从此就可以在银幕上大展拳脚,却到山西劳动,从事农活,与同为演员的丈夫谭天谦分隔两地,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婚后分居生活。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曹翠芬却从未忘记自己的表演梦。 在农村的劳动生活,反而磨炼了她的意志,也让她对表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机缘巧合下,曹翠芬有时还能参与话剧演出,让她的表演才华得以施展。

1973年,曹翠芬夫妇终于重逢,一起回到了北京,被分配到北影厂当演员。 曹翠芬以为,她终于可以在事业上大展宏图了。然而,命运再次为她出了一道难题。 当时,曹翠芬已经29岁,到了适婚生育的年龄。 她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抉择:是选择演艺事业,还是要孩子? 拍一部电影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一旦投入拍摄,就难以分身。 曹翠芬向丈夫谭天谦袒露了自己的想法,谭天谦非常理解妻子的追求,鼓励她全身心投入事业,孩子可以先缓一缓。 谭天谦的支持让曹翠芬备受感动,也坚定了她追逐梦想的决心。

曹翠芬的演艺生涯起步并不顺利,在参演了《南征北战》《黑三角》等多部作品后,她的名气始终不温不火。 转机出现在1987年,曹翠芬在电影《女人国的污染报告》中饰演"祖生嫂"一角,精湛的演技让她获得了金鸡奖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这一角色让曹翠芬崭露头角,成为导演们青睐的对象。

正是凭借多年磨砺出的演技,曹翠芬才能在《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试镜现场,以一个小角色征服张艺谋,由此开启了她演艺事业的新篇章。 事业如日中天之际,曹翠芬并没有忘记生儿育女的梦想。然而,岁月不饶人,她的年龄已经不再适合生育。 就在此时,丈夫谭天谦的病情加重,曹翠芬毅然决定放下手中的所有工作,全身心地照顾爱人。

她推掉了所有的片约,在家中尽心尽力地照料丈夫的起居饮食。 近年来,曹翠芬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庆余年》等热播剧中,凭借扎实的演技和对角色的把握,再次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她在剧中塑造的形象,无一不是让人印象深刻。

即使已过古稀之年,曹翠芬依然活跃在荧屏上,用她的方式诠释着对表演的热爱。 在一次采访中,曹翠芬坦言,为了丈夫放弃事业巅峰期,她从未后悔。 在她看来,演戏是她跨越人生坎坷的力量源泉,无论顺境逆境,表演都给了她前行的勇气。

她常说,观众就是她的孩子,每一个角色都是她的家人。 曹翠芬一直相信,要塑造一个角色,就必须从角色的立场出发,真正去理解和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她在每一个角色的塑造中都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力求把人物的细节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到了74岁时,曹翠芬接到了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拍摄邀请。她已经在演艺生涯中摸爬滚打了近半个世纪,积累了丰富的表演经验。

在《知否》中,她扮演的是盛老太太,这个角色不仅戏份吃重,台词量也非常大。 曹翠芬接到剧本后,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 她不仅反复研读剧本,理解每一句台词的含义,还特别研究了角色的说话方式和语气。

她深知,盛老太太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角色,需要通过细腻的表演来展现她的性格和内心世界。 因此,曹翠芬每天都会花大量时间背诵台词,揣摩角色,努力把握角色的精髓。 导演张开宙对曹翠芬的敬业精神和表演才华赞不绝口,他表示:“曹老师身上体现了作为一名演员应有的所有品德,她是我们所有人的表率。” 曹翠芬用她的行动和演技,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演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