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什么时候有意识婴儿出生时有意识吗
婴儿从什么时候开始拥有“意识”?
这是科学家长期探索的问题,目前的研究大致有两种观点:
一类观点认为,真正的意识需要复杂的思维能力,例如自我反思、决策和长期记忆等,因此要到幼儿期才能形成;
另一类则主张,基础的“原初意识”——即对环境的感知、对当下体验的察觉——可能在胎儿期就已出现。
历史上,直到20世纪80年代,婴儿手术几乎不使用麻醉,原因是当时普遍认为婴儿尚未具备感知能力。
直到后续研究发现,早产儿对疼痛刺激的大脑反应与成人相似,才证实他们能“感受到”痛觉。
近年来的脑成像研究也提供了新证据:出生约5个月的婴儿,其脑电波中的P300成分与成人相似,P300通常被认为是个体意识到外界刺激的重要信号。
更早在孕晚期(约35周),胎儿已能对声音变化做出脑电反应,被解读为具有“基本感知”的能力。
与此同时,控制感知传递的关键结构——丘脑与大脑皮层之间的神经连接,在孕约24周开始逐步建立,这一生理现象也被视为意识可能产生的基础。
不过,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意识不是某一瞬间突然“上线”的,而是像视力、语言、记忆等能力一样,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逐步成长。
换句话说,婴儿不是在某一天突然“获得”意识,而是在不断发展中逐渐学会“感知自己”的存在。(图由AI生成)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