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谜团让人浮想联翩。李鸿章参与东南互保,按理说已是谋逆之举,事后慈禧为何没对他施以凌迟极刑?再看刺马案,更是扑朔迷离。张之洞的兄长张之万和江宁将军魁玉一同审理此案,张之万一路上被上千名士兵护送,如临大敌,连上厕所都有几百士兵围观,这阵仗可见一斑。
魁玉作为镶红旗人,江宁将军的地位本就高于两江总督。他想对刺客张文祥用刑逼供,却被陪审官员阻止,理由是怕弄死刺客没法交代,更担心刺客乱攀咬牵连无辜。随后刑部尚书郑青天和曾国荃介入审理,曾国荃却只顾看小说,把审理工作扔给郑青天。郑青天审理八个月毫无进展,无奈之下询问曾国荃,曾国荃敷衍说按初审意见办。最终,他们上书称张文祥刺杀马新贻是受海盗指使,因私怨行刺,无其他主使和同谋。慈禧也只能无奈判张文祥死刑了事。
从刺马案开始,东南地区已非清廷能完全掌控之地。东南互保时,李鸿章等地方势力与清廷的微妙关系可见一斑。慈禧对李鸿章未施凌迟,或许是忌惮其在东南的影响力,或许是权衡利弊后的无奈之举。这些历史事件背后,是各方势力的暗流涌动,是清末动荡局势下中央与地方的博弈,是封建王朝走向衰亡的复杂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