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陈赓的女儿陈知进出生后,一位女兵脱口而出:“司令员的女儿怎么这么难看?”陈赓听到后怒了:“谁敢说我的女儿难看!”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陈赓的大女儿陈知进出生了,这是他第一个女儿,之前他已经有了几个儿子,陈赓一直希望有个乖巧的女儿,他是个习惯了战场的人,见惯了生死冷硬,但内心却藏着一份特别的柔软。 他对女儿的出生格外在意,还亲自给她取名,叫陈知进,寓意清晰,既有地理的象征,也有时代的背景。 那时候,物资匮乏,能给孩子吃上一点营养品已经不容易,部队里缴获了一批美国奶粉,这在当时是很珍贵的物资,陈赓想让女儿补充营养,便拿了奶粉喂她。 没想到孩子体质敏感,脸上起了一片红疹,从额头到脸颊,密密麻麻的,看着让人心疼,医生也说不出是什么,只能逐步停掉辅食,清理饮食来源。 孩子才出生不久,身体虚弱,家人看在眼里都着急,尤其是陈赓,更是整日守在女儿身边。 一位年轻女兵见到孩子脸上的疹子,随口说了句孩子长得难看,这句话在平常或许不算什么,年轻人说话难免直接,未必有恶意,但那天陈赓正好在门口听见了。 他没有第一时间开口,也没有动怒,而是站住了,盯着说话的方向,当时屋里本来挺热闹,几个人正在说笑,但陈赓的出现让气氛一下变得沉了下来,没人敢再说话,所有人都低下了头。 这并不是陈赓第一次为女儿的事情发火,他对家里的事情很上心,尤其是对这个小女儿,更是宠爱有加,孩子生病发烧的时候,他彻夜不眠,一直守在床边。 不是坐在床边摸额头,就是不停地问医生温度有没有降,他在部队里一向严厉,但在家里却不提纪律,他不善于照顾人,却总想亲力亲为,傅涯劝不动,只好随他。 自从女儿出生以后,只要不是办公,他几乎是走哪带哪,女儿衣服脏了,他也不嫌麻烦,亲自带着去做了两套小裙子,还帮她扎了小辫子,把她打扮得整整齐齐。 每次见到人,他都满脸带笑地介绍这是他的女儿,即使孩子还不会说话,他也能抱着她一整天,话也比以前多了起来。 那句随口而出的评论,无疑是扎在了他的心上,他本就因为孩子过敏感到自责,再听到这话,更是无法接受,在他眼里,孩子哪怕脸上起了疹子,也是最可爱的。 他不愿意别人对孩子指指点点,更不愿意别人拿孩子的模样来说笑,这种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事,对他来说却很重要,因为他知道孩子小小年纪经不起风言风语,他也不希望孩子被人另眼看待。 这件事之后,部队里的人也都注意了,不再随便评论孩子的模样,见到陈知进,总是笑着夸她白净、可爱,起初可能只是客套话,但时间久了,也就成了大家公认的说法。 人们说话变得更小心,也学会了尊重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感情,陈赓表面上没有再提起这事,但对女儿的关心却一点没少。 每次从外地回来,他第一件事就是看女儿在不在,吃饭了没,功课做得如何,他对儿子要求严格,常常督促他们学习和训练,但对女儿几乎没有训斥过一句。 家里办饭局时,来了很多老战友,说到陈赓都说他现在成了“女儿迷”,他不争不辩,只是笑笑,端起酒杯喝了一口。 在陈知进的记忆里,父亲是一个很温柔的人,小时候他会给她做饭,讲故事,也会看她的作业,虽然平时话不多,但每次翻到她写的文字,他都要停下手头的工作,安静地读完。 读完也不多说什么,只是把纸小心地放在书桌一角,陈知进从没觉得父亲是个将军,她记得的是父亲不骂她、不凶她,总是很认真地陪她做每一件事。 陈赓后来还是因为心脏病去世,那年他58岁,女儿才11岁,虽然相处的时间不算长,但她始终记得小时候父亲抱她的样子,记得那些他不曾说出口但用行动表达的爱。 那些年他为国家、为军队奔波不息,却始终把最柔软的感情留给了家中的这个小女儿。 外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将领,却不一定知道他也会因为女儿的脸上起疹子焦急不安,也会因为一句无心之言勃然大怒。 他的铁血,是留在战场的,他的温情,是藏在家里的,那一声“谁敢说我的女儿难看”,不是一句简单的呵斥,而是一位父亲对女儿最直接的保护。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北京广播电视台《非常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