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辈子没忘干净吧!”河北,12岁男孩因试验火箭燃料被炸伤,被父母劝阻后沉迷维修事业研究电路、拆装手机,甚至还能网络接单修手机,父母压根跟不上孩子的思维!网友:我只看到了一个天才。
据极目新闻7月2日报道,河北一间普通民房里,12岁的佟永锟正趴在堆满零件的书桌前。显微镜的冷光打在他鼻尖,电烙铁的余热烘着衣角,拆开的旧手机像被解剖的“标本”。
谁能想到,这个光着膀子研究电路的男孩,两年前还因试验火箭燃料被炸伤,如今却靠着“维修事业”在网上火到被催单,连父母都坦言“跟不上他的思维”。
故事的伏笔埋在两年前。那时佟永锟突然痴迷火箭,把零花钱全砸进瓶瓶罐罐,对着屏幕里的公式捣鼓“燃料试验”。
父母发现时,桌上的不明液体泛着诡异光泽,一场意外灼伤后,全家达成共识:必须叫停这份“危险热爱”。
可谁也没料到,孩子的探索欲像野草般疯长——当他把家里报废的手机拆得七零八落,又奇迹般地拼凑出开机画面时,新的热爱诞生了。
如今他的“维修基地”堪称微型实验室:螺丝刀按毫米刻度排成长龙,电烙铁的锡渣堆成小丘,显微镜下的电路板恍若城市路网。
拆手机时,他的手指像装了精密齿轮,拨开排线、补上焊点、校准芯片,动作熟稔得让凑近的父母忍不住惊叹:“这根线接哪儿?
我们连问都不敢问。”更绝的是,他竟从废品站淘回旧家电练手,把邻居淘汰的路由器拆成零件图,连老收音机都能“起死回生”。
转折发生在一条维修视频走红后。镜头里,佟永锟擦着额头的汗,镊子夹着电容精准定位,网友惊觉:“十二岁修手机比我楼下师傅还稳!”评论区瞬间炸锅:“求接单!我手机电池鼓包了”“这孩子要是开维修铺,同行得失眠”。
更有趣的是,他真的在网上接了单——打包修好的手机寄往外地时,父母还在纠结:“这算‘创业’吗?该不该拦着?”
父母的纠结藏着复杂情绪:既为儿子的天赋骄傲,又怕他沉迷耽误学业,更担心“接单”的安全边界。
可看着孩子研究电路时发亮的眼睛,看着他画出连成人都看不懂的草图,又忍不住松口:“或许这就是他的路?”这种矛盾,恰是无数家庭面对“天才苗子”时的真实写照。
网友的声音里,羡慕与思考交织。有人酸溜溜地说“我二十岁还拆坏手机”,有人认真建议“得找专业老师引导”,更多人盯着屏幕里专注的脸,想起被岁月磨平的好奇心。
佟永锟的特别,不在于“会修手机”,而在于把“为什么”变成“怎么做”的执行力——从火箭燃料到电路板,变的是探索对象,不变的是对世界的拆解欲。
这个夏天,佟永锟的维修视频还在发酵。镜头里,他又拿起新的电路板,烙铁尖的红光映着少年的侧脸。
没人能断定他未来会成为工程师还是科学家,但此刻,他用双手触碰热爱的模样,已经诠释了最珍贵的成长:当同龄孩子还在纠结作业时,他在“破坏与重建”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宇宙。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