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881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后,返程时绕道去趟山西祁县乔家堡,为的就是见一见乔致庸

1881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后,返程时绕道去趟山西祁县乔家堡,为的就是见一见乔致庸,他一身便服平易近人,不等乔行礼,便抓住乔致庸的手,叫了一声“亮大哥”。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881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凯旋,路经山西祁县时特意绕道拜访了一位商人,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统帅三军、位居朝廷重臣的左宗棠,见到商人乔致庸时竟然恭敬地喊了声"亮大哥"。   这一幕让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要知道左宗棠不仅官居高位,年纪还比乔致庸大整整六岁,但在左宗棠心里,这一声"亮大哥"喊得心甘情愿,因为若没有这位晋商的鼎力相助,新疆之战不会如此顺利。   乔致庸的家族崛起故事颇为传奇,他的祖父乔贵发出生在清朝康熙年间,年轻时穷得叮当响,为了改变命运,乔贵发随着"走西口"的人潮去塞外闯荡,从拉骆驼、当伙计开始,省吃俭用开了豆腐坊,后来经营草料和粮食生意,终于在五十多岁时衣锦还乡。   到了乔致庸这一代,乔家已是富甲一方,乔致庸原本是个秀才,想走科举之路,但因为兄长经商失利,不得不接手家业,他眼光独到,看准票号行业前景,创办了"大德通"和"大德恒"两家票号,分号遍布二十多个城市,成为晚清金融界的重要力量。   这些票号不仅帮商人异地存取银两,还创新了密码防伪技术,就算票据丢失也无法冒领,乔家票号的信誉度极高,连土匪见了都要退避三舍。   正是这样的金融网络,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1874年,左宗棠决心收复新疆,但朝廷只拨了区区200万两军费,各省支援300万两后,总共才500万两,远远不够一场大规模远征所需。   就在军费周转困难之际,乔致庸挺身而出,他不顾家人反对,抵押了祖宅筹措资金,还发动其他晋商共同支持,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建立起了一个横跨千里的军需保障网络。   乔家的票号体系让前线将士能随时兑现银两,解决了远征军最棘手的后勤问题,每当清军收复一座城池,乔家的商队就跟进建立分号,让军队的补给线不断延伸,这在中国军事史上是破天荒的创举,也让清军首次实现了在远征中不缺军饷。   如此大手笔的资助,背后是巨大的风险,一旦战事失利,乔家不仅要损失全部资产,还可能被定罪抄家,但乔致庸只说了一句:"能为国事出力,比赚再多钱都痛快,"   这位晋商的胆识和担当,让左宗棠深受感动,难怪他会放下身段,称这个年纪小他六岁的商人为"大哥",这背后,是一个将军对一位真正爱国商人的由衷敬意。   这场跨越军政商三界的合作,成就了晚清最大的军事胜利之一,战后的账本显示,乔家为新疆之战垫付的资金至少达到六百万两白银,更让人钦佩的是,乔致庸坚持不收利息,这在逐利的晋商群体中实属罕见。   乔致庸的义举影响深远,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商人也能在国家危难之际担当重任,这次合作后,乔家的社会地位显著提升,与朝廷权贵的联系也更加密切。   左宗棠为感谢乔家,专门在乔家大院题写了一副对联:"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这既是对乔家经商品德的肯定,也表达了对这个家族的期望。   乔家后来确实更加注重家风建设,乔致庸定下"五不准"家规:不准抽大烟、不准搞外遇、不准打牌、不准逛窑子、不准酗酒,还特别强调不得虐待下人,他给佣人优厚的待遇和养老保障,在当时很是少见。   在与朝廷的交往中,乔家逐渐与更多权贵建立联系,他们不仅与李鸿章有生意往来,还为北洋水师捐资十万两购买军舰,庚子之乱时,慈禧西逃路经祁县,乔家又慷慨解囊三十万两。   然而,过度依附朝廷最终成为乔家的软肋,辛亥革命后,清廷倒台,乔家放出去的巨额贷款都成了呆账,加上新式银行的冲击,乔家的票号逐渐衰落,最终在1951年完全停业。   乔家大院的兴衰,见证了晋商群体的命运起伏,但乔致庸支持收复新疆的壮举,永远镌刻在历史上,当地至今流传着一句话:"没有乔老爷送银子,左大人抬不动新疆的土,"这句朴实的民谚,道出了商人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一个跑西口的穷小子,到撑起晚清金融半壁江山的票号巨擘,乔家的发展史本就精彩,而乔致庸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支持收复新疆,更将这个家族推向了道义的高峰。   历史证明,真正的商业成就不仅在于赚多少钱,更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乔致庸跨越了纯粹逐利的商人思维,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这种家国情怀,让一个晋商家族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朽的印记。   信息来源:《左文襄公全集》《山西票号史料》《清史稿·左宗棠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