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运河非遗秧号长”王慧娟独唱音乐会在扬州市音乐厅精彩上演。当晚,高亢嘹亮的邵伯秧号子与现代声乐激情碰撞,为观众献上了一场震撼心灵的非遗音乐盛宴。
音乐会以国家级非遗邵伯锣鼓小牌子的经典曲目《剪剪花》《夸夸调》拉开序幕,瞬间将观众带入江淮文化的千年交响之中。作为省级非遗邵伯秧号子传承人徐加英的弟子,王慧娟携手邵伯艾菱艺术团的农民歌手们,倾情演绎了《长号子》《黄黄子》《领趟头号打的响》《叫我来我就来》《拔根芦柴花》等秧号子经典曲目。高亢明亮的原生态无伴奏演唱,生动再现里下河地区“一唱众人和”“栽秧不栽哑巴秧”的劳动场景,质朴的乡音乡情引发全场共鸣,掌声不断。
王慧娟的演绎并未局限于本土非遗。音乐会上,她还将陕北民歌《兰花花》的深情、歌曲《美丽的心情》《越人歌》《报答》《芦花》的抒情,以及《春天的芭蕾》中花腔技巧的华丽灵动一一呈现。传统秧号子的铿锵节奏与花腔唱法的婉转技巧在她的演唱中巧妙融合,碰撞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火花。
王慧娟生于1980年,在江都造船企业工作,系扬州市音乐家协会会员。她自幼热爱声乐,师从江都籍著名歌唱家吴兢。音乐会上,其恩师吴兢及歌手邵志军、张爱民相继登台献唱,为当天的演出增色。
近年来,王慧娟活跃于省、市文艺舞台,曾参加“美的流动”省文化馆惠民展演、长江口地区优秀山歌民歌展演等。她在“唱响金龄”江苏中老年声乐大赛中,以原创歌曲《相会在扬州》斩获特等金奖。去年,她还参与新华社纪录片《江南回响》拍摄,向全国观众展示江淮音乐明珠——邵伯秧号子的魅力。
“秧号子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又在艺术殿堂里焕发如此强大的感染力,太动人了!”演出结束后,观众张小姐激动地表示。这场音乐会不仅让古老的邵伯秧号子在当代舞台焕发出崭新生命力,也为非遗音乐的创造性发展提供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