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不再留情,攻入乌军阵地一个活口不留,乌士兵想投降都没机会!俄军集结11万重兵攻打乌东地区,进攻前用自杀式无人机全方位轰炸。轰炸后对丧失行动力的乌军伤兵毫不留情射击,投掷手雷、补枪击杀,一个俘虏没留。 6月29日,俄乌冲突局势陡然升级,俄军在乌东地区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此次行动规模宏大,俄军集结了11万重兵,如此庞大的兵力投入,显示出俄方对此次作战的重视以及志在必得的决心。 行动伊始,俄军便采用自杀式无人机对乌军阵地展开全方位轰炸。 自杀式无人机以其灵活性和难以防御的特点,在战场上发挥了巨大威力。它们如蜂群般冲向乌军阵地,所到之处爆炸声此起彼伏,乌军阵地瞬间陷入一片火海。 这种大规模的轰炸,目的就是要彻底摧毁乌军的防御工事,打乱乌军的作战部署,为后续的地面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然而,在轰炸之后,俄军的行为却引发了巨大争议。按照国际人道主义条约,战场上的伤兵应被视为俘虏,得到人道对待,保住性命。 但俄军在轰炸后,不仅向乌军伤兵投掷手雷,在搜查过程中更是对那些已经丧失行动能力的伤兵紧追不放,直接补枪。乌军士兵即便想要投降,也根本没有机会,最终一个活口都没有留下。 俄军为什么一改常态,采取如此极端的手段呢? 乌方在之前的两次和谈中,都坚决不接受俄方提出的条件。俄方很可能认为乌方没有诚意进行和平谈判,于是想通过这种紧逼施压的方式,迫使乌方重新回到谈判桌前,并且接受俄方的条件。 再者,西方国家一直没有停止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前线士兵大概率是西方援兵。俄方对西方国家的干涉行为本就心怀不满,新仇旧恨交织在一起,便在战场上将怒火发泄了出来。 实力固然是战争中的重要因素,可人道精神一旦彻底丧失,战争就会陷入无尽的仇恨与暴力循环。从人道主义来说,战争不该毫无底线。 可是,战争本就是无情的,对敌人仁慈,很多时候就是对自己残忍!战争从来都没有真正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