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海外华人的困境,这次彻底显露了,加拿大突然驱逐海康威视,而当地华人却掀起“买加拿

海外华人的困境,这次彻底显露了,加拿大突然驱逐海康威视,而当地华人却掀起“买加拿大货”运动,现实背后,是海外群体长久的身份撕裂——既想融入西方,又难获认同;国内嘲讽其“卑微”,可转身面对同胞时,有些人又莫名优越。   华人在西方生活多年面对最大的难题往往不是衣食住行,而是“到底归属感该安放在哪里”,不少人一直想方设法去融入主流,希望能赢得社会真正的接受,可即使努力了依然难免被贴上“外来者”的标签。   碰到政治或经贸敏感事件,像这次企业受打压,有些华人就选择了表态自保,觉得坚决靠向主流才是“正确姿态”。   但现实往往更让人难受,主流未必就因此买账,这种过度表忠反而增添群体内部的隔阂,久而久之,大家在对外冲突时不敢发声,对内部同胞倒变得挑剔甚至疏远,形成“对内严苛、对外退让”的奇怪局面。   加拿大的印度裔情况就大不一样,近些年来印度裔移民数量大幅增长,已经成为加拿大重要的少数族群之一,他们不仅在卡车、IT等产业领域打拼出成绩,更是在议会、政府中频频占有一席之地。   2025年加拿大议会将有22名印度裔议员,刷新了历史纪录,每当媒体或者社会上出现对印度裔的负面新闻时,印度社区往往能第一时间团结起来,组织申诉、反击舆论,直接推动媒体改正报道,他们的逻辑非常直接——该争论的坚决不退让。   该合作时也很懂分寸,这种自信和团结,让印度裔群体既守住了自己的利益,又获得了越来越多主流的尊重。   华人社区很多时候遇到同样的社会压力,要么完全沉默要么互相埋怨,有的人甚至觉得华人受外界敌视都是“自己做得不够好”,一味自省这种心态容易形成弱势思维,久而久之就失去了挺身而出的勇气和底气。   只会自责或一味讨好,都解决不了外部的不信任和偏见,反而削弱了集体的存在感和凝聚力。   很多问题都不是某一个人的选择,而是整个社群的迷思,大家都在反复问怎样在新环境下找到真正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但答案肯定不是一味忍让,也不是内部“互掐”。   需要的是敢于理性表达,把同胞真正看作伙伴,共同维护正当权益,提升社区参与度,把更多注意力放在组织和行动上,而不是自我消耗。   海康的事件只是一个开端,也是一次警示——海外华人的生存困局是复杂多面的,它既有大环境的压力,也有自身成长的阵痛,要想真正赢得尊重、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华人群体还需要向内团结起来,多一点自信多一点理性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