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业内曝片方避雷粉丝爱闹的演员我讲点实话给各位追星的小伙伴听一下哈,聪明的宝贝要学

业内曝片方避雷粉丝爱闹的演员我讲点实话给各位追星的小伙伴听一下哈,聪明的宝贝要学会聪明的追星。

这个截图,明眼一看就是粉丝,为啥呢?发言仅强调单一艺人优势,却忽略其他多项变量,这大概率是粉丝借业内口吻安利。

那么制片方选择艺人的标准到底是啥呢?

1)核心商业价值,就是艺人之前的号召力,票房啦播放量啦,收视率啦,这些小表格是实打实的硬通货,证明艺人的扛剧/扛票房能力。

为什么现在男女主都要争一番,因为谁是一番数据算谁的,你不是一番,不能算你的有效数据。 平台内部有“艺人播剧系数”评级(如S+到C级),直接影响项目评级和投资。这直接可以定一个演员的生死的

2)商业带货能力

品牌代言效果(销量提升、社交媒体声量)、粉丝购买力(如杂志秒切、代言商品销售额)。粉丝氪金能力直接影响植入广告招商,(品牌方偏爱的艺人机会自然多,这个都能理解的吧?)

3)流量与粉丝活跃度,这个就是截图里说的了, 社交媒体互动量、热搜体质、控评能力(影响舆情风向)。当然了这是一把双刃剑,粉丝过度控评/撕番可能导致平台反感(参考“粉圈闹事”风险)。

4)艺人自己本身跟角色的契合度,这个就是艺人自己要具备的了,没有金刚钻强揽瓷器活,强捧被嘲的,也不是没有啊。包括艺人的可塑性,可塑性强,可胜任的角色多,自然机会多,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

5)表演稳定性,这就看艺人自己的看家本事了,演技要拿得出手,保证拍摄效率,完成度高,不能拖进度(有些艺人,诶呀病了,剧组无限期停工等她,你说咋整。这么多人,就卡她这儿了,你说后续怎么合作?)

6)舆情风险,就是大家现在说的塌房概率:私生活、zzlc、过往言论是否“干净”(平台有舆情监测系统)。

法律风险:sw问题、合约纠纷(劣迹艺人直接导致项目无法播出),现在也是抓的越来越紧了。

7)粉圈风险 : 粉丝是否易引发举报、撕番、攻击合作方等行为(参考A03事件)制片方会评估艺人团队对粉丝的管控能力。所以不是不能维权,而是工作室或者对接,一旦开口劝和,就要听话,要跟艺人保持一样的节奏,而不是听大粉的无脑冲。一旦制片方觉得艺人团队对粉丝失去管控能力,后续会反制,作为粉丝,你要大粉挑唆的意气之争,还是要助力你担,你自己拎拎清

8)配合度风险,艺人方是否接受合理片酬、档期是否可靠、配合宣传程度,这也是会考虑的,艺人耍大牌黑名单是在业内流通,特别难搞的会被行业抵制)

9)片酬与投入产出比,影视寒冬期让天价片酬时代结束,平台开始压价了,我感觉这会让更多高性价比演员和新人获得机会,钱以后会越来越多的用在制作上,而不是请S级演员上。

10)档期协调性,常跨组轧戏、综艺占用时间被诟病的也是会考虑的。

11)平台与资本偏好

平台“白名单”机制:优爱腾芒等平台有内部认可的“安全艺人”名单,会有自己偏爱的深度合作的艺人

资方指定人选:广告主、投资方可能直接塞人(尤其带资进组项目),这个嘛懂得都懂

所以你说截图里这个是业内,真的特别搞笑的。头脑太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