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2007年,病危中的陈晓旭给初恋男友毕彦君打电话,两人在电话里都哭了,往日的恩怨

2007年,病危中的陈晓旭给初恋男友毕彦君打电话,两人在电话里都哭了,往日的恩怨一笔勾销,只是这却成了他们最后的诀别!

陈晓旭,1965年10月29日出生在辽宁鞍山,家里满是艺术气息。父亲是京剧导演,母亲跳舞出身,她从小就泡在这种环境里。12岁那年,她迷上了芭蕾舞,练得有模有样,梦想当个舞者。可惜那时候政审卡得严,她没过关,梦碎了。后来进了杂技团,练了几年身体,团散了又转到鞍山话剧团,开始接触表演。也就是在这儿,她认识了毕彦君,两人因为都爱艺术,慢慢走到了一起。

1982年,17岁的她拍了第一部电影《家风》,演了个小角色,没掀起啥水花,但她对演戏上了心。1983年,央视要拍《红楼梦》,毕彦君看到演员海选的消息,激动地怂恿她去试试。她本来有点儿怂,可架不住毕彦君推她。她连夜写信寄过去,还附了张照片和一首14岁写的诗《我是一朵柳絮》。这首诗细腻又灵气,直接打动了导演王扶林。

1984年,她去北京试镜,背书里的判词背得溜熟,气质也贴合林黛玉。虽然导演觉得她长得不算惊艳,但她的才情和理解力让她站稳了脚跟。从1984到1987年,她全身心扑在《红楼梦》上,三年磨一剑,把林黛玉的柔弱和悲情演得让人忘不了。1987年剧播出,她火了,成了大家心中的“林妹妹”。同年,她21岁,和29岁的毕彦君结了婚。

可结婚没多久,问题就来了。陈晓旭和毕彦君在北京日子不好过,俩人性格不太合拍,一个敏感细腻,一个沉稳务实,再加上事业上的压力,磕磕绊绊越来越多。她拍《红楼梦》那会儿,毕彦君也在演艺圈闯荡,但发展不如她顺,难免有点儿落差。日子久了,感情就淡了。几年后,他们和平分手,没撕破脸,就这么散了。

分手后,陈晓旭没闲着。她不光演戏,还做起了生意,开了世邦广告公司,干得风生水起,年营业额能到两亿,拿了不少奖。她从“林黛玉”变成了女强人,挺厉害的。可事业再牛,身体却开始敲警钟。2006年4月,她查出乳腺癌二期,医生劝她手术化疗,她没听。她早就信了佛教,1999年就皈依了,觉得精神上的东西比治病重要。

2007年春天,陈晓旭躺在深圳的病房里,癌细胞已经扩散到晚期。她瘦得不成样子,可心里还惦记着毕彦君。他们的婚姻早没了,可那段感情留下的痕迹还在。她拨通了他的电话,声音虚弱却坚定。毕彦君接到电话,愣了一下,马上赶到医院。两人见了面,泪水止不住地流,过去的那些不愉快全都不重要了。他们没吵没闹,就静静地待了一会儿,像是在跟过去告别。

这次见面后,陈晓旭的状态更差了。她坚持不治病,2月23日还在长春出家当了尼姑,法号妙真。她穿着僧袍,脸上挺平静,像放下了所有牵挂。5月13日晚上10点51分,她走了,41岁。消息传开,全国人都觉得惋惜,粉丝、同行都在悼念她。葬礼很简单,灵堂里放着她出家时的照片,法师念经送她最后一程。她留下的遗愿是把钱拿去做慈善,家人弄了个基金会,捐了5000万帮教育和医疗。

陈晓旭的林黛玉没人能比,她的表演不光是演技好,还带了她自己的影子——敏感、聪明又有点倔。她拒绝治疗、选择出家的决定,很多人不理解,有人觉得她傻,有人佩服她有信仰。她这辈子短暂却轰轰烈烈,从演员到老板,再到出家人,每一步都走得挺有想法。她留下的不只是“林黛玉”,还有对人生、对艺术的执着。

毕彦君后来没多说那次见面的事儿,但他肯定也忘不了这个曾跟他并肩追梦的女人。他们的故事,就像林黛玉和贾宝玉,带着点儿命中注定的味道。人生无常,感情复杂,谁也说不清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