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反华派认为,中国现政府跟清政府差不多,专制腐败,中国的所谓辉煌都是吹出来,中国还是不堪一击,甚至将中国污名化为“东亚病夫翻版”。 2024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达到134.9万亿元人民币,年增速也保持在不少国家眼中的高水平,这个体量放眼全球也就是第二仅次于美国,有人会质疑那么大的数据是不是虚报的,可实际的日子谁最清楚? 不论是在泰国的电动汽车展还是在德国的超市,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出现在外国人的生活里,像比亚迪这样的国产汽车公司,在国外销量都排到了行业前列。 很多国家的用户买上中国制造的车,习惯了中国出厂的家用电器,美欧市场之前对中国制造还有很多质疑,可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没有中国的供应链大多数跨国公司日子都不好过。 这几年在技术创新方面变化更大,过去总有西方人说“中国只会抄袭技术”,现在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已经能够在全球占据一席之地。 华为不仅自己开发智能手机芯片,还在6G、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这些前沿技术上频频突破,700多万个5G基站遍布世界,多数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都习惯了和中国企业合作。 外媒还总爱讲技术封锁,可哪怕面临外部打压,企业的创新投入反而越来越多,像华为在被制裁后,每年的研发投入还增长了40%,从这个层面讲靠“偷技术”走到今天已经说不通了,国内企业现在更愿意用原创去打开新的市场。 科研也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这几年不管是材料学还是生物医药还是量子计算,中国大学和研究机构在全球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的数量都大幅增长,国际上看数据的也能发现,中国在很多前沿研究领域不再只是“追赶者”,而是真正有了话语权。 “嫦娥六号”把月球背面的样品带回来、“深中通道”用桥隧一体方案穿过伶仃洋、高铁时速再创新高,这些超级工程光靠“复制粘贴”显然是做不到的。 中国并不是没有自己的问题,贫富之间还有差距,老龄化在加剧,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也有阻力,社会治理理念这些年变化很大。 脱贫攻坚让几亿人真正告别了贫困,新冠疫情时全民免费疫苗接种覆盖了14亿人口,体现了全国上下的动员力,大型基建如充电桩、超级高铁、智慧物流、地下管廊等都在完善,城市更新和公路桥梁让生活环境肉眼可见地提升。 这些其实比GDP数据更打动普通百姓,海外一部分人还停留在“大清饿殍遍野”的想象,走进中国城市、乡村会发现中国人的面貌和生活状态已经完全变样了,出国购物、休闲、旅游的群体变多了,物质消费能力和生活幸福感提升都是真切的。 把中国发展说成“清政府2.0”,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狭隘,无论从经济总量、科技创新、社会治理能力还是全球治理担当来看,中国的现代化不是“刷数据”或者单靠行政命令完成的,而是一代又一代普通人和企业、科学家在一次次危机和挑战中的成果积累。 外界的焦虑本质上反映出对中国模式和中国速度的误解与担忧,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持稳步创新,妥善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坚持开放包容这样才能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不断进步的中国,推动国际理解,靠虚空的标签和偏见解决不了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