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清华半导体博士孙夕庆,因毫无根据地诬陷指控,被拘禁长达1277天之久,无罪释放后向国家申请2亿赔偿,法院承认错误为其公开道歉,后来怎样了? 一切的一切,还要从1964年说起。 1964年,孙夕庆出生在了山东安丘的一个贫困家庭。 虽然家境贫寒,但孙夕庆并没有就此自暴自弃,而是从小就怀着很大的志向,期待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与家人的命运。 因为自幼便展现出了对电子技术的天赋,孙夕庆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能通过废品厂零件自学电器维修,这让他对电子专业更加感兴趣。 后来,在以县状元的身份考入到清华大学以后,孙夕庆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无线电专业。 对别人来说,想要在这一专业有所成就是难如上青天,但对孙夕庆来说,在无线电专业学习便是如鱼得水。 经过一番努力,孙夕庆顺利地读完了本科,并继续往上攻读,最后一直读到了博士学位。 除了学习成绩出众以外,孙夕庆在清华期间还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那就是研发出了全球首台带光探测器的硅基微静电马达,这也让他一时间名声大噪。 等到从清华大学毕业以后,孙夕庆仍没有放弃提升自己的机会,他去到了美国进修,因为他明白,若是想要为祖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那自己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能力。 就这样,孙夕庆来到了美国,在美国的几年里,孙夕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03年,认为时机已经成熟的孙夕庆毅然地带着7名海外博士回到了祖国,并在潍坊创立了中微光电子公司,专注于LED照明技术。 在孙夕庆的带领下,中微光很快就成为了全球LED路灯市场龙头,产品出口到了全球50多个国家,甚至助力潍坊成为“全球首个LED城市”。 然而,孙夕庆的路并没有就这般一帆风顺下去。 2014年,中微光公司内部出现了激烈的矛盾,公司的股东们因为短期利益与研发投入问题产生了分歧。 一部分股东认为,公司的前景很好,应当加大研发投入,让公司更上一层楼,但另外一部分股东却认为公司发展下去不保险,不如现在就分钱离开。 面对这样的情况,孙夕庆也不知如何是好,他只能看着两边的股东越吵越凶,而他自己则始终处于中立。 可这样的选择并没有给孙夕庆带来任何好处,反而让公司的人将矛头对向了他。 2015年2月份,孙夕庆在赴美期间突遭警方拘留,当时的他被指控虚开增值税发票和职务侵占罪。 尽管孙夕庆坚称所有资金用于研发,但检方仍以财务账目等证据提起公诉。 这场司法拉锯战持续了长达4年的时间,经历了114次庭审,孙夕庆在看守所度过1277天时间,期间他苦心经营的公司也因为管理混乱而逐渐衰败。 对此,孙夕庆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可惜因为失去了自由,他什么也做不了。 好在2019年5月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当时,潍坊高新区检察院以“证据发生变化”为由撤回了对孙夕庆的起诉,等到8月的时候,检察院正式作出了不起诉孙夕庆的决定。 检察院的这一决定一出,意味着孙夕庆已经重新得到了自由,而在赢得自由以后,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第一时间就向国家申请了2亿赔偿。 只可惜这一金额实在太大,法院最终并没有按照孙夕庆的要求赔偿他2亿。 不过,法院还是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并于10月的时候判决孙夕庆获赔人身自由赔偿金40.3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14.1万元,合计54.4万元,而且还公开登报向孙夕庆道歉。 重获自由后,55岁的孙夕庆选择了重新出发。 他在青岛创立新公司,研发出结合5G技术的物联网LED路灯,产品出口到了“一带一路”国家。 同时,孙夕庆还投身公益,在偏远地区捐赠数千盏节能路灯。 不得不说,孙夕庆还是令人佩服的,他并没有被这次挫折打败,而是收拾好一切,选择了继续出发,这样的心态,或许也是他能够成功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