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年后,杨迪回忆说:“当时参加打砥平里的各军军长们原来对邓华很有意见,可是看到了他的检讨电报,都很受感动,并感到自己也有责任,需要认真地从中吸取教训。” 1951年2月,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准备攻打砥平里这个小镇子,情报说敌人只剩下两千人,都吓破了胆想逃跑。 邓华当时是前线的指挥员,他认定机会就在眼前,连忙起草了作战命令,一面上报给彭德怀,一面往下传达让各部队行动。彭德怀看了也觉得有道理,这事儿就这么定下了。 邓华召集八个团开会,包括四十军和四十二军的几个主力团,总兵力不少,他让一一九师师长徐国夫负责统一指挥,时间定在第二天晚上就得开打。 徐国夫心里没底,他没去过砥平里,也不清楚地形,跟邓华说自己没招儿,要不推迟几天好实地看一看。邓华不同意,他认为敌人一跑就完了,八个团打三个营肯定能赢。 战斗打响后,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四十二军的一个团长张志超带队向西进攻,跨过条河拿下个山头,眼前冒出来个村子,他以为是砥平里就下令攻击。团里的迫击炮打掩护,队伍冲了进去,还真抓了一百多个俘虏。 消息传到上面,黄经耀高兴地报告攻占了砥平里,结果邓华的电报泼了冷水,说那是田村打错了地方,真正目标还在东南方向。 这一错导致时间浪费,志愿军急急忙忙往前推,天亮时敌机黑压压飞过来,轰炸机扔炸弹,战斗机扫射子弹,加上运输机送补给,阵地上乱成一锅粥。 原州那边还开来上百辆坦克增援,砥平里的敌人已经挖好工事,摆好坦克汽车当防线,人数不是三个营两千人而是六个营足足六千多。 志愿军的八个团在火网中冲锋,死伤越来越多,阵地上战士一片片倒下。 徐国夫急了眼打电话给邓华,哭着说撤吧伤亡太大撑不住了,邓华还是硬撑着下令再打。 直到三十九军军长吴信泉报告审讯战俘确认敌人实力,邓华才惊醒过来连彭德怀都同意撤军。 部队趁着大雪撤退,连抢救伤员都困难,四十军的三个团伤亡超过一千八百人,好几个单位只剩营长一个人活下来。撤退路上敌军炮火一路追打,火光映着血染的雪地。 事后邓华愧疚得紧,他对作战处副处长杨迪说要一人担责,马上发检讨电报给中央和各部队,公开承认自己大意失荆州。几十年后1964年邓华在军事会上还念叨,说当初重炮不足才吃苦头。 杨迪回忆道那些军长本来对邓华有气,见了电报都感动了觉得自己也该反思。 这些教训证明战场上情报和准备要周全,装备也马虎不得。 如今砥平里战役过去几十年,当事人杨迪晚年多次在公开场合追忆往事,2021年他接受电视采访说战争回忆录里详细记载这段历史,强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志愿军百折不挠死得光荣。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杨迪讲述砥平里战役真实细节》 中国新闻网《杨迪回忆录出版引发历史热议》 中央电视台《杨迪晚年专访聚焦抗美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