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中国在巴黎空展上依然颗粒无收,而法国的阵风战机已经斩获订单!要知道,中国一直都不是武器出口大国,武器卖不出去很正常。世界上最大的武器出口国是美国,其次是俄罗斯法国英国和瑞典。最大的武器进口国是印度,也是俄罗斯武器最大买主。 想想看,买一架先进战斗机,真的只是买一堆会飞的钢铁吗?远不止如此。很多时候,买家掏钱,买的更是一张隐形的“安全入场券”或者一份“站队”的投名状。 说白了,武器成了大国拉拢盟友、施加影响力的强力工具。 中国在这块儿就比较特别,卖武器不附加政治条件,像巴基斯坦这样想在大国间搞平衡的国家就很买账。 但是,对一些特别渴望抱大腿、寻求明确安全庇护的国家来说,这种“纯粹”的买卖反而显得“不够劲”。 除了政治站队,还有个实实在在的门槛,就是“体系”。 一架战机要发挥威力,背后需要一整套东西撑着:预警指挥、数据链、配套的导弹炸弹、维护保障体系。 买家拿到手基本就能用,而且一用上,就很难再换别家的体系了,深度绑定。这就像买了个精装修还带终身物业的房子。 咱们中国,单机性能现在真不差,比如歼-10CE在印巴那边实战表现就很亮眼。但论全球化的配套体系支撑和即时保障能力,确实还比不上美俄法这些老牌玩家。 连巴基斯坦这样的老朋友,买了歼-10CE也得要求我们派技术团队常驻,才能放心用。 对于一般的中小国家,选择中国装备,意味着自己得花大力气去建立配套的保障链,这成本可比飞机本身贵多了,风险也大。 没有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和盟友网络做支撑,这个“售后”短板,短时间确实难补上。 信任这东西,在军火市场尤其值钱,而信任往往靠实战和长期合作攒出来。 法国“阵风”也不是一开始就大卖的,早些年也碰壁。后来在阿富汗、利比亚、马里真刀真枪打出了名堂,订单才源源不断。 当然,中国也不是没招破局。咱有自己的路子。 在无人机这块儿,咱们已经闯出一片天,彩虹-4、翼龙-2占了全球中低端市场的大头,沙特甚至直接把生产线引进国内自己造了。 这种“技术输出+资源置换”的模式,既赚钱又攒口碑,成了活广告。 更重要的是,咱们开始玩“打包”策略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也组建了专业售后团队全球跑,把单纯的“卖武器”变成长期的“技术服务合作”。 这条路肯定长,美法靠着遍布全球的基地和百年积累的“朋友圈”卖武器,咱们现在主要靠的是性价比和技术创新一点点啃。 但世界在变,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受够了被大国绑着选边站的时候,中国武器自带的那种“不捆绑”属性,或许就成了最稀缺也最吸引人的价值。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