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0年,28岁就退休在家的清朝摄政王载沣,晚年以90万斤小米的价格卖掉了曾经

1950年,28岁就退休在家的清朝摄政王载沣,晚年以90万斤小米的价格卖掉了曾经代表着皇族荣耀的醇亲王府。儿子为此难以理解,大声的质问他“为什么?”然而他云淡风轻的一句话就让儿子闭了嘴。 多年来,大家对载沣的刻板印象便是“无用”“加速大清走向灭亡”等等,但是多年后,当载沣卖掉那个见证了时代变迁,象征着他们家族荣耀的“大家伙”时,竟然说出了一番令人深思的言论。 载沣是溥仪的父亲,但却连溥仪都颇有些“瞧不上”他,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太过“忠厚”和优柔寡断,并不能在那样的乱世当中为溥仪真正撑起一把保护伞。 载沣是被强推上摄政王之位的,那时候,很多人都说载沣并没有政治才能,甚至根本比不上他的哥哥光绪,可这样的选择在很多人看来却是恰逢其会。 造化弄人,这个拥有着尊贵血统,却不爱财不重色,甚至也不虚荣的追求什么排场的王爷,成为大清真正的掌舵者。 但毋庸置疑的是,当时大清气数将尽,需要的是一个真正堪当重任的人,而不是一个守规矩的人,这不免让人深思,大清是从什么时候,皇室中再也培养不出人才了呢? 可以说,但凡他有康雍乾或者是多尔衮一般的才能,都不至于被后世诟病成那个样子,只可惜,他没有。 不过对于一个身居高位的“无能”贵族来说,他有一点做的非常好,那便是自保。 他的自保能力非常强,在乱世当中,他虽然活的小心翼翼,但却能得到孙中山、北洋政府、南京政府的尊敬,当然共产党对他也是多有礼遇。 最重要的是,就连狼子野心的日本人也没有刁难他,总体来说,他虽然失去了往日的风光,但到底是活的十分安乐顺遂。 很多人笑他“无能”而他却有自知之明,他甚知未来清政府被推翻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之大潮流,因此早早退位下台,并且从此远离了政治旋涡,这让之后的袁世凯都跳不出错,与政治绝缘的他福气还在后面呢。 多少人挤破脑袋想要往上爬,哪怕是只得一个虚妄的名利也好,但他却逆流而动,或许他不聪明,但在高处他却看得清楚,这些往上爬的人,没有一个好下场。 没有了权力他反倒多了一份洒脱,在面对袁世凯和张勋复辟之时,他才能淡然的说一句“胡闹”,那高位可不是好坐的,袁世凯看不清楚的事,他却早早参悟了。 他从来做不到像康熙那样杀伐果断,也做不到像勾践那样卧薪尝胆,同样也不会像慈禧那样,如此重视手中的大权,他生来就不是一个政治人物。 就这样,他带领一家人安然无恙的熬到了建国后,国家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样子,他心中也很高兴。 很快,他也面临了王府是否出售的难题,对他来说,这里是他家也是他的根,没有理由放弃,即使是日本人和国民党高官曾经威胁他,他都没有低头。 只是,当新中国的高级干部来洽谈此事的时候,他犹豫了,那时候,家中的孩子还是想住在这里的,毕竟这里承载了他们太多回忆和荣辱,不管怎样,他们还是希望能保留下珍贵的祖宅。 但载沣却走到了院子中,看着这诺大的,多日未有人清理修缮过得宅院说:“时代变了呀,我们除了顺势而为还能怎么办?” 于是,他决定将房子出售,当然最后的钱他也拿出来买了新屋子,剩下的就交给了儿女们,自己没有留一分。 即便他在瓜分财产的时候没有厚此薄彼,但子女还是不理解他的决定,他却只是说:“看看现在的国家,到处都充满着一种朝气,跟往日的大清不同,如果能为国家尽一点绵薄之力也是极好的。” 儿女听了之后也不再惦记那个“御赐之物”,反而是安心的过上了自己的日子,开始了新的生活。 主要信源:(凤凰网——爱新觉罗·载沣;三联生活周刊——溥仪与载沣:一个家族的国家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