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在波罗的海部署海上无人机 持续升级对俄侵略性政策 据消息报7月2日报道。北约45艘机器人船只已进入波罗的海——据该联盟称,这些船只旨在“保护关键基础设施”,属于“波罗的海哨兵”任务框架下的“X特遣部队”计划。这是波罗的海紧张局势升级的又一步,将局势推向新的激化阶段。《消息报》为您带来详细报道。 计划起源与挑衅 “波罗的海哨兵”计划的构想于1月14日在赫尔辛基首次提出。当日,芬兰总统亚历山大·斯图布、爱沙尼亚总理克里斯滕·米哈尔、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德国总理奥拉夫·肖尔茨、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丹麦首相梅特·弗雷德里克森、瑞典首相乌尔夫·克里斯特松和欧盟委员会副主席亨纳·维尔库宁召开峰会,核心议题是应对俄罗斯在波罗的海的“破坏活动”。此前一天,波罗的海海底通信电缆发生系列事故,北约当即指责俄罗斯,但未提供任何证据。 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宣布启动“波罗的海哨兵”项目,称其旨在“保障波罗的海基础设施安全”。根据计划,北约将加强在该地区的存在,通过各类舰艇、飞机和无人机强化巡逻。吕特当时未具体说明部署船只数量,称其“每周都会变化”,且不愿向“敌对国家”透露精确数据,但承诺“将更多使用现代技术监控航运和水下行动”。 ——芬兰的示范行动 芬兰总统斯图布威胁称,波罗的海沿岸北约国家将继续对俄罗斯“影子舰队”采取果断行动,声称该舰队被用于破坏海底基础设施。会上还决定,芬兰将分阶段向北约盟友展示2024年12月在“鹰S”号船上采取的行动模式——即芬兰扣押俄罗斯油轮的做法被视为范例。爱沙尼亚随后积极效仿,于4月11日扣押了从印度锡卡港驶往乌斯季-卢加的吉布提籍油轮“基瓦拉”号,以“手续问题”为由将其扣留两周。但类似策略在加蓬籍油轮“美洲虎”号上碰壁:当该船5月14日途经塔林子午线时,爱沙尼亚舰机试图迫使其改变航线进入本国水域,遭船员拒绝。俄军苏-35战机抵近护航后,爱方被迫放弃,油轮最终安全抵达普里莫尔斯克港。这一事件引发爱沙尼亚政府内部危机,内阁与军方相互推诿责任,毕竟此类行动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无人机部署与演习 今年初北约向波罗的海派遣多国联合舰队,入夏后开始测试新型海上无人机。6月“Baltops-2025”演习中,北约投入WAM-V超轻型双体无人机(美制)、法国Exile Drix X-8、“航行者”太阳能无人机(美企Saildrone制造)及HSMUSV无人艇等。其中,丹麦海军与Saildrone公司签约采购4架“航行者”无人机,现正进行三个月实战测试。该机型长10米,依靠风能和太阳能驱动,可连续数月在海上作业,通过马斯克的星链系统传输数据。 北约转型最高指挥官皮尔·范迪耶表示,“X特遣部队”计划中无人机的角色已从“靶机”转变为巡逻侦察工具。此前五艘北约舰艇在波罗的海的部署日均耗资近300万美元,而无人机项目以1000万美元成本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益”目标。 ——俄罗斯的应对与专家分析 地缘政治学者尤里·兹韦列夫指出,北约在波罗的海部署的无人机系统“名义上用于保护海底设施,实则可能实施反向破坏”。他提醒,北约陆军司令德里尔·威廉姆斯曾直言“今年的演习就是针对俄罗斯”,俄方需将此类军事活动视为直接威胁。海军专家亚历山大·布拉日尼克强调:“波罗的海舰队官兵将严密监视这些无人装备,若发现对俄安全构成威胁,我们有权采取包括打击在内的反制措施。” 军事专家德米特里·科尔涅夫透露,北约无人机系统由水面、水下、空中平台组成,可实时构建波罗的海航运动态图景。和平时期虽不构成直接威胁,但战时将成为精确打击的引导系统。政治学博士娜塔莉娅·叶列米娜补充道:“英国主导的北约欧洲部分正不断试探俄方底线,黑海出现的无人机袭击模式可能在波罗的海重演,这种军备竞赛将使整个大陆面临战火风险。” 目前,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已针对北约无人机部署展开针对性演练,包括苏-24轰炸机参与的航运安全保障演习。专家预计,俄方将把黑海对抗无人机的经验应用于波罗的海,通过电子战系统和舰艇监控形成反制体系。这场“机器人对峙”的背后,是北约东扩与俄罗斯地缘安全的直接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