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57岁织补者丁亚文靠补衣服这门手艺21年赚了300多万,并申请三项国
近日,“河南57岁织补者丁亚文靠补衣服这门手艺21年赚了300多万,并申请三项国家专利”这一消息,引发众多网友关注。6月27日,丁亚文在接受大象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喜欢的话,就不用坚持,坐在那研究的时候,你是快乐的。”
媒体在报道这则新闻时,把“赚了300多万”放在标题中很显眼。但是,仔细想想,300多万多吗?其实并不多,21年,也就是一年15万。15万一年或许对丁亚文来说,不算少了,在有些年轻人眼里,一个月12000元,或许未必是满意的数据。比起前些年的证券公司,一年也不止300多万,而丁亚文整整坐在那里21年。
21年,搁在多少人身上能够坚持,枯燥而乏味的工作,硬是反民自己做成了一种工匠。因此,需要宣传的,是丁亚文的精神,而不是300多万。标题上用21年坚持缝补衣服,就足够了,为什么要把“300多万”来吸引眼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