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79年,埃及空军嫌弃中国歼-6落后,不愿给钱,僵持不下之际,团长刘国民冒出一

1979年,埃及空军嫌弃中国歼-6落后,不愿给钱,僵持不下之际,团长刘国民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说起刘国民,可能很多人压根没听过这名字。他1934年出生,具体哪疙瘩人已经查不下了,但这不妨碍他后来在中国航空圈混出名堂。年轻时,他一头扎进航空技术这行,靠着死磕和真本事,慢慢爬到了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简称CATIC)的副总经理位置。到了1979年,他已经是个能扛大事的人了。 那年,他被点将,带着一个七人小队去埃及谈生意。这可不是啥小买卖——新中国头一回往外卖军火,目标是把50架歼-6战斗机塞给埃及空军。出发前,国家穷得叮当响,外汇少得可怜,整个代表团就分到5美元出国经费。搁现在看,这点钱连顿饭都吃不上,可刘国民没抱怨,收拾好资料就上了路。 到了埃及,他带着团队整整忙活三个月。白天开会,晚上研究对方的需求,连轴转都不带歇的。埃及空军老挑刺,说歼-6落后,他就不厌其烦地解释这飞机的优点,比如便宜、好修、适合新手练手。可对方就是不买账,谈判一度卡得死死的。刘国民没慌,他琢磨透了局势,硬是找到一条破局的路——找埃及副总统穆巴拉克帮忙。这招够大胆,也够管用,最后硬生生把这单谈成了,总值1.67亿美元。 之后,刘国民没闲着,继续在CATIC干大事,参与了不少国际合作,一路干到总经理,最后还成了名誉董事长。2013年,他因病在北京去世,79岁。他这辈子没啥花里胡哨的光环,但实打实为中国航空工业铺了条路。 1979年2月,中国代表团刚到开罗,谈判就碰了钉子。埃及空军的人坐那翻歼-6的资料,越看越皱眉,直言这玩意儿比以色列的F-4差远了,性能落伍得没法用。他们撂下话:要么白送,要么免谈。中国这边当然不干,毕竟这不是送温暖,是要赚外汇救急的买卖。可埃及就是不松口,谈判拖了一个多月都没动静。 刘国民急归急,但脑子没乱。他每天带着团队研究埃及空军的家底,想找个切入点。有一次,埃及提出让他们修一架AN-24运输机,他立马觉得这是个机会,赶紧派技术员过去。可对方又卡了个理由,说没AN-20的维修证不行,直接把人打发回来。这事儿让团队有点泄气,可刘国民不信邪。他琢磨着,光跟空军这帮人磨嘴皮子没用,得找个能拍板的大人物。 于是,他联系了中国驻埃及大使姚广,提出个大胆想法:直接找埃及副总统穆巴拉克出面。他把歼-6的卖点整理成一份简短报告,突出这飞机便宜、实用,能快速填补埃及空军的空缺。姚大使靠着人脉安排了会面,刘国民当面把报告递给穆巴拉克。穆巴拉克看完没废话,立马给空军打了个电话,语气挺冲,说中国朋友大老远来了,不能这么拖着。有了他点头,空军那边立马软了。 1979年5月2日到3日,双方在开罗签了合同,敲定出口44架歼-6、6架歼教-6,外加一堆设备,总共1.6亿人民币。这单子成了,刘国民总算松了口气。这招找高层的办法,不光解了燃眉之急,还给中国军售开了个好头。 合同签完没多久,中国这边加紧生产,几个月就把44架歼-6和6架歼教-6送到了埃及。埃及空军试飞了一圈,发现这飞机虽然老,但靠得住,修起来也省事儿,挺满意。同年7月,他们付了2769万美元的预付款,这笔钱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占了中国1979年外汇储备的14%还多,对国家经济真是雪中送炭。 这单买卖的成功,让中国军售的路子越走越宽。1980年4月5日,中埃又在北京签了个大单,60架歼-7战斗机加上备件、发动机,总值超2亿美元。这回签字,刘国民还是CATIC的代表,稳稳当当把事儿办妥。埃及那边对中国的效率挺认可,两国军事合作也更紧密了。这两次交易,给中国军售攒了不少经验,后来还卖过别的国家,名声渐渐打响。 刘国民靠着1979年的表现,在CATIC地位更稳了。他接着干了不少国际项目,一步步升到总经理,最后当上名誉董事长。他办公室里放着个歼-6模型,估计是想留个念想。他常跟年轻人讲,当年谈生意靠的可不是运气,是耐心和脑子。2013年5月21日,他在北京病逝,79岁。他走得低调,但留下的东西不轻——中国军贸能有今天,他是真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