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8年的一天晚上,21岁的钩弋夫人侍寝70岁的汉武帝,正当两人宽衣解带,进入梦乡时,汉武帝突然大怒道:“将钩弋夫人拉出去,赐死!”钩弋夫人赶快求饶,汉武帝含泪说:“你死的一点都不冤!”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公元前88年,汉武帝刘彻已近古稀之年。这位缔造了不世之功的帝王,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做出了一个令后世不解的决定:赐死自己最宠爱的妃子钩弋夫人。 此时的钩弋夫人才二十多岁,而她的儿子刘弗陵,已被汉武帝视为未来的皇位继承人。母以子贵,本是后宫不变的铁律,为何到了钩弋夫人这里,却成了催命符? 一切的根源,在于汉武帝晚年反复提及的四个字:“子少母壮”。 这并非空穴来风的忧虑,而是一个深刻烙印在汉代统治者心中的历史教训。汉武帝的前辈,汉高祖刘邦去世后,继位的汉惠帝年幼,朝政大权便落入其母吕后之手。 吕后临朝称制,大封吕氏族人为王,一度动摇了刘氏皇族的统治根基。这段外戚专权的历史,对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而言,是绝不容许重演的梦魇。他看着年仅几岁的刘弗陵,再看看风华正茂的钩弋夫人,心中的天平早已失衡。 钩弋夫人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晚年听闻某地有“奇女”,便派人寻访。使者带回了一位姓赵的女子,她的双手天生紧握成拳,无法伸开。 汉武帝亲自尝试,竟真的将她的手分开了,掌心还握着一枚小巧的玉钩。武帝认为此乃吉兆,便将她纳入后宫,因其居住在钩弋宫,故称“钩弋夫人”。 更奇特的是,钩弋夫人怀胎十四个月才生下刘弗陵。这在当时被视为祥瑞,汉武帝甚至将钩弋宫的一处宫门命名为“尧母门”,将儿子的出生与上古圣君尧帝相联系,由此可见对他很是喜欢。 刘弗陵自幼聪慧,史书记载他“壮大多知”,深得汉武帝的器重。而在此之前,汉武帝经历了巫蛊之祸的重创,卫子夫皇后与太子刘据双双殒命,这让他在选择继承人时变得异常谨慎。 理所当然刘弗陵是当时最合适的王位候选人,但他的优势有多明显,他母亲的处境就有多危险。汉武帝深知,要确保刘弗陵顺利继位并坐稳江山,就必须根除任何潜在的威胁。 在他看来,年轻的钩弋夫人,就是那个最大的威胁。 公元前88年,汉武帝以“有过”为名,下令将钩弋夫人送入掖庭狱处死。史书并未详述其具体“过失”为何,这二字更像是为一场政治谋杀寻找的借口。 面对帝王的决绝,钩弋夫人百口莫辩,最终殒命。一年后,汉武帝病逝,临终前正式立8岁的刘弗陵为太子,并任命霍光等重臣辅政。刘弗陵即位,号汉昭帝。 汉武帝的冷酷决定,从结果来看,确实达到了他的政治目的。汉昭帝在位期间,由霍光等贤臣辅佐,朝政平稳,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延续了西汉的强盛国祚,史称“昭宣中兴”。 而汉昭帝即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追尊自己的生母赵婕妤为皇太后,并对其家族予以封赏。这或许是儿子在权力稳固后,对母亲无声的告慰与平反。 汉武帝此举,是帝王心术的极致体现,也是晚年多疑性格的投射。他为了大汉王朝的未来,亲手扼杀了自己晚年的爱情与亲情,将一位无辜的女子变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参考资料: 《史记·外戚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