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2015年,清华半导体博士孙夕庆,因毫无根据地诬陷指控,被拘禁长达1277天之久

2015年,清华半导体博士孙夕庆,因毫无根据地诬陷指控,被拘禁长达1277天之久,无罪释放后向国家申请2亿赔偿,法院承认错误为其公开道歉,后来怎样了? 信源:环球网——无罪释放!清华博士孙夕庆被羁押1277天获赔54万 2015年,一个本该是国家科技栋梁的清华博士,突然被卷入了一场荒诞的诬陷。他不仅失去了自由,更眼睁睁看着自己一手打造的商业帝国,在长达三年多的囚禁中轰然倒塌。 孙夕庆,一个山东潍坊的普通家庭走出的天才。小时候,村边的废品回收站就是他的乐园,靠着跟工人师傅聊天,他竟自学成了远近闻名的电子“小专家”。 这份天赋与热爱,也把他送进了清华大学。 在那个年代,他毅然选择前景不明的半导体专业,就是想为国家补上这块短板。读博期间,他研制出全球第一台带光探测器的硅基微静电电机,天赋展露无遗。 毕业后,回到故乡潍坊,孙夕庆创立了中微光电子有限公司。当时国内还在普遍使用白炽灯,他带回的LED技术,直接将中国照明产业带入了一个新时代。 2006年,公司推出的第一代LED路灯,比传统路灯更亮,节能率却超过60%。凭借这项核心技术,公司拿下了潍坊市主干道的路灯工程,建成了全国第一条LED照明示范大道。 然而,企业的高速扩张,也埋下了日后崩塌的种子。为了发展,孙夕庆引入了大量外部资本,自己的股权不断被稀释。 更要命的是经营理念的冲突:孙夕庆坚持技术为王,主张把钱投在研发上,掌握核心技术;而新来的股东们却急功近利,一心想着怎么把公司尽快包装上市,然后套现走人。 在激烈的权力斗争中,坚持搞技术的孙夕庆被边缘化了。2014年,他被股东们投票罢免了董事长职务,被彻底踢出了自己亲手创立的公司。 谁知,这仅仅是噩梦的开始。以姜辉昌为首的部分股东,甚至想逼他无偿转让股权,一度将他软禁。面对霸王条款,孙夕庆的回答很干脆:砍了我手我也不会签。 虽然他趁乱逃脱了软禁,但一个更大的阴谋已为他布下。 2015年2月,孙夕庆刚从国外出差回来,就在机场被警方带走。罪名是虚开增值税发票和职务侵占。而罗织这些罪名的证据,竟然只是公司财务人员的几句口头证言。 从踏入看守所的那一刻起,孙夕庆被剥夺了整整1277天自由。阴暗潮湿的环境足以摧毁一个人的意志,但孙夕庆骨子里的那股劲儿却被激发了出来。 他开始了漫长而孤独的上诉。从一审到二审,再到发回重审,他前前后后开了114次庭审,这个数字甚至破了世界纪录。 正是这份近乎偏执的坚持,最终逼出了一个迟到的真相。2019年7月,检察院以“证据发生变化”为由撤诉,孙夕庆被无罪释放。 可是,高墙之外早已物是人非。他一手创立的公司,在内斗中被掏空,法人变更,负债千万,曾经整洁的厂房沦为一片废墟。 为了挽回损失,孙夕庆向法院提出2.06亿元的国家赔偿申请,这其中包括公司市值损失、个人收入和巨大的精神创伤。最终,法院判赔54万元。 孙夕庆的遭遇让我们意识到近年来有关司法误判赔偿责任的讨论愈发热烈,而其中“谁误判谁赔偿”的建议备受关注。 该建议是北京律师陈中华提出的,他主张让违法的警官、检察官及法官直接承担国家赔偿的个人责任。 陈中华指出,当前冤假错案处理中,国家虽承担赔偿,但对误判人员问责不足,易致悲剧重演。他建议明确责任归属,增强司法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依法办案。 试想如果有这样的政策,法官没有误判,孙夕庆也没有遭受这些不公正的待遇,他的技术成果和创新理念可能会为中国LED产业带来更大的突破。 早期,他的技术成果不仅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还出口至澳大利亚、欧盟、日本以及美国等16个国家。 在当时,中国的LED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相关企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孙夕庆的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如果他能够继续领导公司发展,中国的LED技术有望在世界舞台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他的理念和创新精神,对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推动中国LED产业走向世界前沿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