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绝对不会买歼10C战机,也不会买052D战舰,也不会买什么防空导弹,一句话就是啥都不会买!伊朗面对英美的卑微,面对中国的自傲,是一体两面的事。 近年来,伊朗空军的 F-14、米格 - 29 等老旧战机频繁出现故障,急需更新换代。中国的歼 - 10C 和俄罗斯的苏 - 35 都是潜在选项。 按理说,歼 - 10C 的性价比更高,且在巴基斯坦空军中表现出色,但伊朗却对苏 - 35 情有独钟。原因很简单:苏 - 35 是俄罗斯的产品,而俄罗斯在安理会有否决权,这对伊朗的地缘政治利益更重要。 更搞笑的是,伊朗一边等着俄罗斯交付苏 - 35,一边又担心被卡脖子,甚至传出要仿制苏 - 35 的消息。这种摇摆不定的态度,让伊朗在战机采购上屡屡错失良机。 伊朗对中国武器的排斥,还有更深层的心理因素。作为曾经的波斯帝国,伊朗骨子里有一种大国情结,总觉得自己的技术不比别人差。这种心态在军事领域尤为明显。 伊朗宁可花大价钱研发性能平庸的国产装备,也不愿承认需要从中国进口先进武器。不仅如此,伊朗甚至把中国武器视为 “技术降级”,认为只有欧美或苏系装备才配得上自己的 “大国地位”。这种迷之自信,让伊朗在武器采购上陷入了 “高不成低不就” 的尴尬境地。 相比之下,伊朗对英美的态度就显得卑微得多。在核问题谈判中,伊朗为了换取制裁解除,不惜多次让步,甚至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其核设施。 这种 “委曲求全” 的背后,是伊朗对西方技术和市场的依赖。毕竟,伊朗的石油出口和经济发展,都离不开欧美市场的支持。 而面对中国,伊朗则没有这种压力,中国既不制裁伊朗,也不要求政治让步,这反而让伊朗有了 “傲娇” 的资本。 但伊朗的这种策略正在面临现实的考验。在 2025 年的伊以冲突中,伊朗的防空系统和战机表现糟糕,暴露出技术短板。 此时,伊朗开始重新考虑采购中国武器,甚至传出要购买歼 - 10C 的消息。但这种转变并不顺利 , 伊朗内部对中国武器的排斥依然存在,再加上俄罗斯的阻挠,这笔交易前景不明。更关键的是,中国对军售的审慎态度,也让伊朗难以获得急需的装备。 伊朗的这种矛盾心态,本质上是一个地区大国在全球化时代的困境。既要维护民族自尊心,又要应对外部压力;既要实现技术自主,又要依赖国际合作。 这种两难选择,让伊朗在武器采购上陷入了一个死循环。而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伊朗在军事现代化的道路上越走越慢,甚至被周边国家拉开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