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舞台上,小帕没讲出口的那些故事 小帕的故事,远比舞台上的五分钟更丰富。岩中花述中,小帕和鲁豫老师聊了79分钟,那里有她更完整的故事,更丰富的心理历程。对谈中很多内容太棒了。 小帕的父母早早离异,父亲之后不断再婚,给她带回过许多位妈妈;母亲离开时只带走了妹妹。 • 小帕被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奶奶给予她的爱,与奶奶对儿子(小帕父亲)那种无条件的溺爱截然不同。 • 比如:奶奶要求小帕必须懂事,不能“白养你”; 比如:奶奶会把好东西优先留给儿子(小帕爸爸)比如:小帕跟爸爸吵架,奶奶会要求小帕道歉。 • 而对那个结婚离婚、不务正业的儿子,奶奶永远抱着“过两年就好了”的期待。 • 大学时的小帕,经常因为没有生活费饿肚子。一次她受伤,实在没办法,给爸爸打电话,爸爸觉得“我养你那么大你去找你妈”;打电话给妈妈,妈妈说“我一个女人哪里有钱”。 但同时,她穿金带银,梳妆台上摆满了化妆品。 • 而家里走马灯一样的“后妈”们,小帕说不上很熟悉,只是觉得心疼:「女性的境况何其相似,她们好像从一个糟糕的处境,逃到我家,但那正是我想往外逃的时候」。 / 为了逃离,她拼尽全力考到天津。 • -她开始痛切地反思那些曾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教育” -她困惑:为什么世界对男性的要求可以如此之低? -她也怜悯那些来来去去的后妈们。 • 甚至,由于被打压,很长一段时间她无法接受自己的容貌、身材、甚至性别,内心充撕扯。是大量的阅读和极其漫长的自我疗愈与和解,才支撑她一步步走到今天。 / 但好在,都过去了! • 对话最后,小帕说:我还想做好多事儿。我特别喜欢写故事,有个故事想拍出来;还想写好多专场,讲一辈子段子;我想去好多地方。我对这些事儿的渴望盖过了绝望。难过归难过,但我生的念头更强,我就活下去。小帕 脱口秀 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