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冬,一母亲携子共赴黄埔军校报名,招生负责人打量着她说道:“你已39岁,超过年龄,不能报考”这位母亲一番恳切陈词后,竟与爱子双双金榜题名。 周咏南,这位来自湖南祁阳的奇女子,原本是个在私塾教书育人的女先生,可日军侵华的战火改变了一切。 1939年,39岁的她带着儿子报考黄埔军校,尽管招生的人以超龄拒绝,她却凭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是教员,理应以身作则,今送子从军,祈求报国于疆场之上,你忍心拒我于千里之外吗?”招生负责人被打动,母子二人成功入学。 毕业后,她组建女兵连,投身常德会战,重伤不下火线,抗战胜利后,她放弃军中职位返乡执教,还力劝儿子远离内战。 但令人惋惜的是,因为参与过国军的经历,让她们母子在60年代受到冲击,周咏南在1966年病逝,享年64岁。 周咏南以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在那个女性多被束缚于家庭的年代,她冲破藩篱,携子奔赴战场。 战场上,她积极组建女兵连,把女性的力量汇聚起来,为抗战增添助力,让人们看到女性在保家卫国时同样能扛起重担。 而在功成名就后,她不贪恋军中荣耀,毅然回归教育,这一选择尽显她对教育初心的坚守和对和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