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伊朗、黎巴嫩、哈马斯等根本不相信中国,他们使用的通讯、交通等电子产品都是美西方的

伊朗、黎巴嫩、哈马斯等根本不相信中国,他们使用的通讯、交通等电子产品都是美西方的知名品牌,所有的通话、行踪、数据、报表、密件等等都毫无保留地暴露在美以面前,美以想打谁就打谁,想炸哪儿就炸哪儿,一打一个准,一炸一个准!   如果说情报对抗是信息化战争的“大脑”,那技术控制就等于是把“神经通路”交到了别人手里,前两年伊朗多起关键人员安保和重要设施活动被直接定点打击,许多分析者很快就揭示了背后原因,这几乎都离不开被美以情报系统实时掌控的电子设备和数据。   从日常通讯到具体行程,再到人员调配,只要路径和数据流量被西方控制住,安全漏洞就像是信息世界的“漏洞门”,随时随地都能被悄悄打开,一旦指挥层要发起什么命令,这些重要信息便完全暴露,敌方获取第一手情报甚至能做出远程定点打击的决策。   很多人会联想到美国情报界著名的“棱镜”项目以及以色列研发的高端监听软件,这些技术其实早已在全球主要通信节点埋下了“暗桩”。   不管是手机网络还是卫星信号,一旦涉及特定监控目标,他们不仅能破解普通用户的安全措施,还能轻松抓取聊天记录、实时定位,甚至远程控制设备,对于本身通讯体系单一、无法实现独立加密的国家来说,这基本等于在别人家门口建了一个透明的“信息帐篷”。   中国这些年为了摆脱“被动挨打”,走出了一条相对独立的信息自主之路,尤其是以北斗卫星为代表的系统,能独立提供全球定位,还拥有先进的信号加密和纠错功能。   这些数据路径不会经过美国设计的服务器,从源头减少了被拦截、误导甚至遥控的可能,再加上芯片、通讯终端等一套国产方案,从硬件到软件一点点切断了对美欧技术的强依赖,这些进展不仅提升了本国安全,也让不少身处动荡地区的国家看到了追赶的榜样。   现实情况未必如想象中那么理想,以伊朗为例,受制于长年制裁,本地技术积累还是薄弱,大部分高端设备只能通过复杂渠道进口。   2023年伊朗新进口的高精尖电子产品,超过六成仍来自西方,技术转型不是说说就能实现的,一些中国企业曾试图向伊朗、加沙等地区供应华为等安全终端,但最终还是因为在航运途中被拦截下来,这种情况下信息自主的路显得特别曲折。   攻击和监管的手段也许会不断变化,但命门始终在于“技术主权”,现在几乎所有世界主要矛盾都绕不开这条线,有的国家已经走上独立道路,有的还在突破中奋斗。   那些至今还依赖西方核心技术的地区,要真正掌握自己的信息安全,未来肯定还有不少难关要闯,这场全球数字安全的博弈,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