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上海,78岁大妈想卖掉141.01平的大房子,换套小的,剩的钱留着养老。找中介挂

上海,78岁大妈想卖掉141.01平的大房子,换套小的,剩的钱留着养老。找中介挂牌后,却迟迟没动静,旧房没卖,还被5名中介轮番推销590万的新房,他们称房子抢手,催大妈先付5万定金锁定,大妈没钱,中介竟然骑车带大妈四处借钱,勉强交了定金,结果旧房没卖出去,大妈无力支付新房尾款,却遭中介索要100万违约金。大妈急火攻心,直接心梗发作。结局让人意想不到。

6月30日,新民晚报报道,上海老夫妻换房遭先买后卖,导致现在面临巨额赔偿,不知该如何是好。

78岁的应大妈扶着141.01平老房子的门框,望着积灰的吊灯重重叹了口气。

这栋承载着全家回忆的大房子,如今成了她和老伴的负担。

对于年迈的二老来说,打扫房屋已不再是简单的家务,而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思来想去,他们决定卖掉大房子,换套小的,这样既能减轻生活负担,还能留点养老钱,安享晚年。

2024年11月29日,应大妈联系上了房屋中介,对方很快就来到家里。

对房子进行简单的了解后,便信誓旦旦的保证,最迟明年3月底就能把房子卖出去。

应阿姨一听中介人员这么说,心里也吃了一颗定心丸,随后跟中介签了《房屋独家委托协议》。

几天过去,应大妈在家叨咕,怎么一个看房的人没有来过,是不是不好卖,老伴劝她,卖房子不能着急。

一个星期后,中介来电话了,应大妈高兴极了,以为有人来看房。

对方却说,现在有一套116平两室一厅,黄金楼层,才590万,现在至少五个买家盯着,让应大妈赶紧买下来。

中介人员还说,应大妈旧房迟早要换新房,提前安置杂物、落户口都方便。

对方连珠炮似的推销让应大妈晕头转向就答应了。

看房那天,应大妈和老伴被眼前的阵仗吓坏了,五个西装革履的中介把她团团围住。

他们七嘴八舌的介绍,阿姨您看这落地窗,南北通透的户型打着灯笼都难找。

还有人举着计算器算出超值的折扣价,有人掏出手机展示所谓的排队买家聊天记录。

中介人员说着就拿起pos机,说定金只要10万,让应大妈付5万锁定房子。

应大妈和老伴说没有那么多钱,谁知其中一个中介说没事,我先借您一万,你在凑点。

随后把应大爷老伴大爷推着上了电瓶车,最后从老友那里借到5万元。

老两口就这样稀里糊涂交了5万定金,在不到两个小时里就签了三份合同,老两口全程是懵的。

接下来的日子,应大妈和老伴天天守着手机等旧房的好消息。

可约定的交房日期过去了,中介承诺的带看客户始终没来。

反倒是新房那边催款电话不断,心急如焚的应大妈找到中介,说自己旧房没卖,没钱付新房的尾款,让他们把新房给卖了。

却被告知,新房已经网签完成,已经属于二手房,现在要么补齐尾款,要么赔100万的违约金。

应大妈闻言,只觉天旋地转,眼前一黑,当场犯心梗,瘫倒在地。

儿子得知赶紧赶来,看着已经转危为安的母亲,整天以泪洗面,一激动就犯病,又气又心疼。

事已至此,只能想办法解决,应大妈儿子拿着合同找到中介沟通,明确表示仅愿意支付20万元违约金。

他认为,交易过程中,中介刻意隐瞒抵押房的事实,房子50年产权这件事也只字未提。

甚至连网签这样的专业操作,签合同时都没有告知自己的老人。

不仅如此,中介还通过误导性话术诱导老人采取先买后卖的策略,直接致使他们丧失了首套房购房优惠资格。

待旧房出售,还将面临个人所得税增加的额外损失。

截止目前,这起事件还在协商中。

根据《民法典》第962条规定:中介人应当就有关订立合同的事项向委托人如实报告。

中介人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不得请求支付报酬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中介未告知应大妈房屋为抵押房、产权只有50年以及网签合同等重要信息,属于故意隐瞒重要事实,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151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介利用应大妈年老、缺乏房产交易经验等情况。

通过轮番推销、诱导借钱付定金等方式,让其在短时间内签订三份合同。

使应大妈面临巨额违约金风险,构成显失公平,应大妈一方可请求撤销合同。

有人说,现在的中介堪称带节奏大师,先哄你挑房子,转头就催着签合同锁单,等你真签了字就傻眼了。

卖房一定广撒网、咬死底价,中介画的饼再香,也别往嘴里塞,毕竟他们可是两头吃佣金。

至于有些老人,卖房时觉得自己宝刀未老,坚决不喊儿女帮忙。

等出了事,才想起儿女是救星,时代在变,房产交易的弯弯绕绕早不是老一辈能摸清的。

对此,您怎么看呢?

信源:新民晚报-2025-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