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段特别乱的日子,整整135年,天下像碎了一地的瓦片。西晋灭亡后,五胡南下,十六国你方唱罢我登场。老百姓流离失所,到处都是战火硝烟。 可就在这样的乱世里,偏偏冒出四位军事天才,个个能征善战。今天咱就聊聊这四位猛人,看看乱世怎么“炼”出英雄。 一、石勒 石勒是羯族人,14岁就跟着乡亲们到洛阳做小买卖,本来想混口饭吃,结果赶上晋朝王爷司马腾抓胡人卖钱,直接被捆去当了奴隶。 买他的人叫师欢,看石勒整天跟马打交道,骑术不错,就放了他。换别人可能就此消沉,石勒偏不,他拉了十八个兄弟,组了个“十八骑”,这就是他起家的班底。 石勒打仗特别聪明,他知道自己人少,全靠骑兵机动。有一回,对手幽州刺史王浚派了几万大军来攻,石勒带几千人迎敌。他先派探子把对方粮草路线摸得一清二楚,然后连夜带着骑兵抄小路,把敌人的粮车全烧了。 没了粮食,几万大军顿时乱成一锅粥,石勒趁势冲杀,一仗就把对手打垮了。后来他建立后赵,你说这乱世是不是特别能锻炼人?苦日子没把他压垮,反而让他琢磨出一套打仗的绝活。 二、王猛 王猛是汉人,从小家里穷,靠卖畚箕为生,可肚子里全是学问。别人隐居是等着机会,他在华阴山一待就是几十年,直到遇到苻坚。苻坚第一次见他,两人从白天聊到黑夜,苻坚说:“我遇见先生,就像刘备遇见诸葛亮啊!” 王猛的厉害之处,在于军政双全。他帮苻坚治国,先整顿吏治,杀了二十多个横行霸道的贵族,前秦的风气立马变了。接着搞民族融合,让胡人汉人一起种地、当官,国力一下子强起来。 打仗更是一把好手,公元357年,前秦面对东晋的十万大军,王猛亲自带兵,在许昌设伏,用“骑兵快攻+步兵包抄”的战术,半天就击溃敌军。 灭前燕之战,王猛带六万人马,面对三十万燕军,先是派骑兵切断敌人粮道,然后趁对方军心不稳,半夜突袭大营,一仗灭了前燕。 苻坚后来能统一北方,全靠王猛打下的底子。别人打仗靠勇猛,他靠脑子,战前把敌情、地形、天气全摸透,连对手主将的脾气性格都了如指掌,这样的统帅,想打败仗都难。 三、慕容恪 慕容恪是鲜卑慕容氏,17岁就初露锋芒。当时后赵皇帝石虎带十万大军攻前燕,慕容恪只带两千骑兵迎敌。他发现敌军前锋轻敌,就把骑兵分成三路,自己带中路正面硬刚,左右两路绕后包抄,一仗下来,斩首三万,石虎狼狈而逃。 慕容恪打仗有个绝招,他把战马用铁链连起来,组成密集方阵,步兵跟在后面,骑兵绕侧后突袭。这套战术在平定高句丽、击败冉闵时屡试不爽。 公元352年,冉闵带“乞活军”来攻,慕容恪用五千连环马正面顶住,一万骑兵从两翼包抄,把冉闵的精锐杀得大败。他一生打了上百仗,从无败绩,连对手都佩服他“有古名将之风”。 更难得的是,他对士兵特别好,每次打完仗,先检查伤员,再分战利品,士兵们都愿意为他拼命。你说这样的统帅,谁能不怕? 四、慕容垂 慕容垂是慕容恪的弟弟,年轻时就战功赫赫,可被前秦皇帝苻坚打败后,只能隐忍。淝水之战后,前秦崩溃,62岁的慕容垂抓住机会,重建燕国,史称后燕。 他最经典的战役,是对抗北魏拓跋珪。公元395年,拓跋珪带二十万大军来犯,慕容垂派儿子慕容宝带兵十万迎敌。结果慕容宝轻敌,被打得大败。80岁的慕容垂亲自挂帅,带病出征。 他绕道北魏后方,突然出现在平城(今山西大同),拓跋珪没想到老头还有这手,仓促应战,被斩首三万。可惜天不假年,慕容垂在班师途中去世,但后燕在他手里成了北方最强的政权。 他打仗讲究“灵活”,从不固守成法,敌人强就诱敌深入,敌人弱就快速全歼,年纪大了反而更有谋略,真是老而弥坚。#历史##趣史谈##石勒##王猛##慕容恪##慕容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