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为“两弹一星”献身的郭永怀,留下一张全家福,照片里郭永怀瘦高个子,旁边穿着旗袍的是他的妻子李佩,怀里抱的是他们的女儿郭芹,当时郭永怀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任教,月薪都已经到了数千美元! 这张泛黄的老照片里,穿着西装的郭永怀站得笔直,镜片后的目光温和又坚定。 身旁的妻子李佩一袭素色旗袍,怀里搂着五岁的女儿郭芹,小姑娘扎着蝴蝶结,笑得像朵太阳花。 那是1956年的秋天,美国伊萨卡小镇的枫叶正红,康奈尔大学的教授别墅前,草坪修剪得一丝不苟。 谁又能想到,这张看似寻常的全家福,会成为这对夫妇留在异国的最后影像,更藏着一段让亿万人泪目的生死抉择。 照片里的郭永怀刚过完47岁生日,在美国学术界已是风云人物。 他在康奈尔大学拿着800美元的月薪,相当于当时普通美国人收入的十倍,别墅门前停着崭新的轿车,书架上摆着国际力学界最高荣誉的奖章。 他和钱学森共同提出的"上临界马赫数"理论,让人类突破音障的梦想触手可及。 美国军方曾评价"钱学森抵五个师",而钱学森却说"郭永怀至少顶十个师"。 可这个被称作"康奈尔航空院三大支柱"的科学家,此刻正偷偷收拾行装,连最亲密的学生都没敢告诉,因为他要带着妻女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 回国前的野餐会上,朋友们举着香槟劝他三思。郭永怀突然抱起一摞手稿走向烧烤架,火苗窜起来时,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 那是他十多年研究的心血,有些尚未发表的成果足以震动学界。 李佩攥紧了女儿的小手,看着丈夫把成摞的论文投入火堆,羊皮封面的笔记本在烈焰中卷曲成灰。 "烧就烧了,它们都在我脑子里了!"郭永怀拍拍西装上的烟灰,像在安慰妻子,更像在说服自己。 他知道美国海关会搜查每一件行李,这些涉及空气动力学的资料,绝不可能带出大洋彼岸。 离开那天,郭永怀特意在别墅前拍了全家福。五岁的郭芹还不知道,父亲烧掉的不只是论文,还有她在美国长大的未来。 小姑娘更不会想到,这张照片将来会被母亲用剪刀狠狠裁开,当李佩独自抚养女儿,面对丈夫常年"失踪"却无法追问去向时,那些被剪碎的相纸,成了这个家最痛的伤口。 照片里笑得温柔的李佩,此刻正把钢琴、唱片和旗袍装进木箱,她放弃的不仅是康奈尔大学语言学讲师的职位,还有后半生的平静岁月。 轮船驶离纽约港时,郭永怀把变卖家当的48460元塞进信封。这笔钱能在北京买二十多套四合院,他全部捐给了中科院力学所。 所长钱学森看着老友一家三口挤在研究所宿舍,连窗帘都是用旧床单改的,忍不住劝他留些积蓄。郭永怀摆摆手:"这本就是人民的钱"。 女儿郭芹扒着窗户看胡同里的孩子跳皮筋,她还不懂父亲为什么拒绝给她买新皮鞋,就像她不懂为什么父亲总在深夜,把铁床的褥子抽走,睡在光板床上硌得疼,就不会睡过头耽误工作。 那张全家福被李佩带到中关村的家中时,镜框里的郭永怀已经常年在青海戈壁"失踪"。 221基地的帐篷里,零下三十度的寒风刮着设计图纸,郭永怀和同事们用身体压住被风掀起的机密文件。 他写信告诉女儿呼伦贝尔的星空很美,却不敢说自己在罗布泊亲眼看着蘑菇云升起时,防化服里结冰的汗水把皮肤粘掉一层。 直到1968年寒冬那个凌晨,坠毁的伊尔-14飞机残骸里,人们发现两具紧抱的焦黑躯体。 扒开他们碳化的胸膛,那个装着热核数据的公文包竟完好如新。 郭永怀牺牲22天后,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爆成功,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的红毯上突然湿了眼眶。 晚年的李佩总爱摩挲那张残缺的全家福,被剪掉的部分是她赌气时撕碎的。 当她终于知道丈夫用生命守护的是什么,90岁的她颤巍巍捧出毕生积蓄60万元,在中科大设立了郭永怀奖学金。 2017年春天,他们的骨灰合葬在力学所的松柏下,墓碑上刻着"一对伉俪,两种传奇"。 信息来源: 中共潍坊市纪委《郭永怀: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