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志愿军战士张文荣被美军俘虏后叛变,接受完改造后,他奉命打入志愿军内部做内奸,结果在他跳伞前,将一颗手雷扔进机舱。 朝鲜上空一架美军运输机突然爆炸坠落,跳伞逃生的中国军人张文荣,完成了一次不为人知的特殊任务。 这个四川小伙原本是黄埔军校第23期学员,1949年成都起义后加入解放军,凭借通信专业技能,他成为志愿军60军180师的电台报务员。 1951年5月第五次战役中,张文荣和战友阳文华为掩护大部队撤退,坚守电台直到弹尽粮绝,两人最终被美军俘虏,送往巨济岛战俘营。 战俘营内美军正在推行“自愿遣返”政策,企图让中国战俘拒绝回国,为了达到目的,美军对坚持回国的战俘实施各种酷刑。 张文荣亲眼目睹战友阳文华被残忍虐杀,正是在这个时候,战俘营内的地下党组织找到了他,组织需要有人假装投降,打入敌方内部获取情报。这个任务九死一生,但有人必须去做。 张文荣凭借黄埔军校背景和流利英语,很快被美军选中,1951年底他和其他11名“表现良好”的战俘被送往日本东京的特务学校。 在特务学校里,张文荣学习了跳伞、爆破、密写等各种技能。他的成绩表现优异,完全获得了美军的信任。1952年2月18日,执行任务的时刻到了,这架C—46运输机载着6名美军官员和5名经过训练的“特工”,准备空投到朝鲜北部执行秘密任务。 登机前张文荣悄悄将一枚训练用手雷藏在棉手套里,当飞机飞行到预定区域,绿灯亮起准备跳伞时,排在队伍最后的张文荣突然转身。 他将手雷精准投向油箱区域,随即跳出机舱,身后传来巨大的爆炸声,运输机化为火球坠落,张文荣落地后直接找到志愿军搜查部队。 为了证明身份,他详细绘制了巨济岛战俘营地图,指认了72名施暴的美军人员,他还交出了缝在内衣里的特务学校课程表和训练资料。这些珍贵情报后来成为日内瓦谈判中揭露美军虐待战俘的重要证据。 然而英雄归来的路并不平坦,由于特殊的经历,张文荣经历了长达6年的审查,直到1958年北京军区政治部才正式确认他的英雄身份。 复员后的张文荣选择了平凡的生活,他成为辽宁农村一所小学的自然课教师,从不向任何人提起自己的传奇经历。有学生曾在他的抽屉里发现一个生锈的铁环,好奇地询问用途。张文荣只是淡淡一笑:“这是当年跳伞用的。” 在课堂上他总是认真地告诉学生们:“电路就像情报网,关键节点要牢靠。”没有人知道这句话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人生感悟。 78岁的张文荣终于收到了军籍恢复通知书,此时距离那次惊心动魄的行动,已经过去了48年。如今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厅里,陈列着那架C—46运输机的残骸照片。解说词简单地写着:“见证了中国军人的智慧与忠诚。” 张文荣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往往默默无闻,他们在最危险的时刻选择了最困难的道路,却从不奢求掌声和赞美。历史终将记住那些在至暗时刻依然闪耀的灵魂,有些勋章可能永远不会别在胸前,但他们的名字会永远镌刻在民族的记忆里。 这个曾经被误解为“叛徒”的志愿军战士,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忠诚,在敌人面前,他是最危险的对手;在祖国面前,他是最可靠的儿子。 信源: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情报斗争》军事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