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开着 25 款小鹏 X9 往返南昌,四天 2000 公里,高强度地体验了这台小鹏目前唯一一款售价 30 万以上的车型。
前几次的静态和动态试驾,都是浅尝辄止。要完整感受一台 MPV,还是得拉到高速上,跑一次酣畅淋漓的长途旅行。
- 续航
单程 800+km 可以只规划一次充电,并且毫无焦虑。能耗是小鹏一贯的强项,高速 120kph 巡航WLTC 续航与行驶里程 1:0.9,稳定可靠的续航显示,是消除焦虑的前提。
城区快速路的日常是 14-15kWh/100km,对于一台长达 5m3 ,整备质量 2.7 吨的大车来说,表现是超出预期的。
- 行驶质感
双腔空悬上限很高,如果车企不花大力气调校,体验可能不如螺旋弹簧。新款 X9 的底盘硬件没有变化,但行驶质感提升相当显著。
AI 魔毯的预瞄功能,体验类似大数据的颠簸记忆。大的行程处理得非常干净利落,细碎冲击也能很好化解,重新回到平路也不会一直上下晃动。
如果不细看 SR 界面,可能感觉不到底盘刚度的明显变化,但这本身也说明了调校的水平。
- 空间
这次 25 款的一大升级,二排零重力同时兼容了中央过道,弥补了老款最大的短板。后桥的精华设计也依然得到保留,双腔空悬+CDC+后电机+后轮转向,让它获得了魔术般的空间利用能力。
这次长途行李又多又重,三排完全向后倒下,纯平地板带来媲美小货的装载能力,与此同时,二排的零重力座椅还能保持相对优雅的坐姿。
家用和商务的一大区别在于,前者的需求更加丰富多变,后者则要求豪华的长板更长。
选择了 100% 家庭取向的小鹏 X9,舍弃了商务的豪华属性,把产品力完全指向智能与实用,同时保留了精致的细节设计。
例如,新增电吸门,前后排车窗以及开关门键,保留了实体按键,而且手感不错。再例如,后排座椅同时给到无线充电和独立 C 口快充,因为大多数场景是边充电边玩手机。再再例如,220V 接口放在了右侧 B 柱下方,避免儿童误触。再再在例如,导航检测到超速预警,主驾氛围灯闪烁红灯的警告。
“既要又要”不是要打造“六边形战士”,而是敢于为目标客户做出取舍。
如果小米 YU7 没有长达680mm 的 L113,想必无法复制现在的订单奇迹。宜家宜商可城可野,或许放十年前行得通,但摆在竞争如此激烈,市场如此细分的当下,极容易变成吐不出又咽不下的鸡肋。
25 款小鹏 X9 虽然只是小改款,但产品力的提升非常显著。上市以来,每周的销量都稳定在不错的成绩。在新能源比例不高的南昌,也时不时能看得到。
小鹏x9小鹏汽车[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