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萌生退出金砖和上合组织的意愿!”根据《印度时报》6月27日的报道,印度声称对这两个组织“失去兴趣”,理由总结起来就两条:嫌中国话语权太大,怨自己当不上领头羊。 印度对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的不满,早就不是啥秘密了。说白了,就是和中国杠上了。在金砖国家里,印度觉得自己是大国,理应和大伙平起平坐,可现实是中国经济体量大、话语权重,印度只能跟在后面喊口号。2023年,金砖扩员的事儿让印度更不爽,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阿联酋这些新成员加入,印度担心自己地位被稀释,嘴上反对但最后还是捏着鼻子认了。 再看上合组织,印度和中国、巴基斯坦的三角关系就够头疼了。印度老觉得上合被中国带着走,自己的安全关切——比如反恐问题——没被重视。2025年,印度国防部长直接拒签联合声明,就因为声明里没点名批评恐怖主义,摆明了不买账。还有贸易问题,印度怕中国商品涌进来砸了自己的饭碗,对上合的贸易倡议一直半推半就。 归根结底,印度不甘心当配角,想当领头羊,可实力和现实总让它碰壁。这种“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感觉,成了印度不满的根源。 印度真会退出吗?不好说,但可能性不算小。印度这几年在国际上挺活跃,莫迪政府推民族主义那一套,想让印度在全球治理中更有分量。金砖和上合本来是它刷存在感的舞台,可现在感觉像是给中国抬轿子,印度自然不乐意。 不过,退出也不是说干就干的事儿。印度不是没脑子,它知道金砖和上合的好处。金砖有新开发银行,能给印度基建掏钱;上合连着中亚,能源和安全合作少不了。直接退出,等于自废武功,国际影响力还得打折扣。更别提中国可能会趁机把这两个组织抓得更牢,印度岂不是搬石头砸自己脚? 所以,印度更可能的选择是留在里面使劲儿折腾,比如拉拢其他国家平衡中国,或者推点对自己有利的改革。退出的念头有,但真迈出这一步,得掂量掂量后果。 要是印度真退出金砖,经济上肯定得掉块肉。金砖国家这几年发展势头不弱,尤其是新开发银行,给了印度不少贷款搞基建,比如修路、建电厂这些大事儿。2022年,这家银行批了印度好几个项目,总额几十亿美元,印度靠这笔钱干了不少活儿。退出后,这条资金线就断了,印度还得自己掏腰包或者满世界找新金主。 还有贸易方面,金砖国家内部的合作让印度出口有保障,尤其是跟巴西、南非这些国家。2023年,印度对金砖国家的出口占它总出口的10%以上,退出后这块市场得重新找,哪那么容易?更别说中国在金砖里一家独大,印度走了,中国可能更顺手推自己的经济议程,印度反而被晾一边。 上合组织对印度来说,更像是个安全和地缘政治的平台。退出上合,印度在中亚的布局就悬了。中亚那块地方,能源资源多,印度一直想掺和一把,比如从土库曼斯坦弄天然气。可上合是印度和中亚国家搭上线的重要桥梁,没了这个平台,印度得多费劲才能保住这些合作? 安全上,上合的反恐合作对印度也不少用。印度老拿巴基斯坦说事儿,上合好歹是个能跟巴基斯坦直接对线的场合。退出后,印度在反恐问题上少了个抓手,等于把主动权让出去。更要命的是,中国和俄罗斯在上合的地位会更稳,印度在欧亚地区的影响力估计得缩水一半。 印度现在是骑虎难下,退出亏太多,不退出又咽不下这口气。其实,它也不是没招儿。比如在金砖和上合里多拉帮结派,跟俄罗斯、南非这些国家抱团,挤一挤中国的空间。或者使点外交手腕,推一些对自己有利的议题,像环保、科技合作这些,印度在这块还有点底子。 再往外看,印度也没闲着。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搞“四方安全对话”,就是在给自己留后路。留在金砖和上合,外面再找靠山,印度这是两头下注,哪边翻车都不至于摔太惨。莫迪这人精得很,估计短时间内不会真退出,顶多也就是嘴上嚷嚷,给国内民众看看态度。 印度这回放话退出,国际社会炸开了锅。美国乐见其成,巴不得印度跟中国闹掰,好拉印度更紧。俄罗斯就不高兴了,它一直想靠金砖和上合平衡西方,印度退出等于给它添乱。南非、巴西这些金砖小伙伴也急了,怕印度一走,整个组织散架。 中国倒是挺淡定,反正印度在不在,它都能玩得转。不过,中国也得防着点,印度退出后可能更倒向西方,亚太地区的地缘格局估计得乱一阵子。总之,印度这一嗓子喊出来,各方都得重新算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