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5月,墨西哥托雷翁市排华。暴民洗劫华人商户,几小时内杀死华人300多,世界为之震惊。清廷闻讯, 当即向墨西哥政府抗议。墨西哥政府不睬。这时的大清,离覆灭也就只剩几个月了,不过倒还没忘记国家责任,电令重巡洋舰“海圻”号向拉美进发。 1911年5月,墨西哥托雷翁市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排华暴行。几小时内,300多名华人被暴民屠杀,商户被洗劫一空,血腥场面让国际社会目瞪口呆。清政府得知后怒不可遏,立刻抗议,可墨西哥政府却不屑一顾。大清当时已是风雨飘摇,离灭亡只剩几个月,却仍派军舰“海圻”号奔赴拉美。 托雷翁是墨西哥北部一个靠铁路和棉花发家的城市。19世纪末,大量华人漂洋过海来到这里谋生。他们开杂货店、洗衣房,干着当地人不愿干的活,慢慢攒下点家底。到1911年,当地华人社区已有600多人,日子过得还算安稳。可好景不长,1910年墨西哥革命爆发,社会乱成一锅粥。经济下滑,失业增加,华人因为勤劳能干,生意做得比本地人好,成了众矢之的。反华情绪在革命的火药桶里越烧越旺,最终酿成大祸。 1911年5月13日,革命军领袖马德罗的部队攻下托雷翁,政府军撤走,城市彻底失控。革命军和当地暴民勾结在一起,把矛头对准了华人社区。从那天早上到下午,整整十个小时,华人街区成了人间地狱。暴民冲进店铺,见东西就抢,见人就杀。303名华人丧命,差不多占了当地华人的一半,还有5个日本人也被误杀。华人开的银行被抢空,房子被烧光,尸体堆在城外,连个像样的葬礼都没有。幸存者只能躲在废墟里,瑟瑟发抖。 消息传到北京,清政府气炸了。虽然辛亥革命已经让朝廷摇摇欲坠,但他们还是决定硬刚一把。外交部第一时间向墨西哥抗议,要求赔偿3000万比索,严惩凶手。墨西哥政府压根不搭理,清廷一咬牙,命令正在大西洋的“海圻”号重巡洋舰开往拉美。这艘军舰是清朝1898年从英国买来的,排水量4300吨,火力不弱,之前还去英国参加过国王加冕礼。1911年9月,它先到纽约,成为第一艘进美国水域的清朝军舰,然后直奔古巴。 “海圻”号没真开到墨西哥,但这招还是有点效果。墨西哥听说中国军舰要来,慌了神,谣言四起,说是要炮轰港口。迫于压力,墨西哥政府坐下来谈,同意赔钱、抓凶手。“海圻”号的任务到此为止,没再往前走,回国了。清廷这波操作虽没拿到全额赔偿,但至少让世界看到,他们还没彻底放弃海外子民。 托雷翁的华人社区被这场屠杀彻底毁了。活下来的人大多跑去美国或回中国,当地经济一蹶不振。后来几年,墨西哥的反华政策变本加厉,1931年还出台驱逐令,连华人的墨西哥家属都被赶走。曾经热闹的华人街区,变成了空壳子。 国际上,这事闹得挺大,不少国家谴责墨西哥的野蛮行径。清政府的反应虽然有点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果,但也算给海外华人撑了把腰。一个快倒台的政府还能这么做,至少证明他们还没完全丧失责任感。“海圻”号的出动,也给后来的中国政府留了个样本,怎么在海外护侨。 托雷翁大屠杀让人看清了移民在乱世有多脆弱,也让人思考国家在保护国民时的担当。清政府哪怕自身难保,还想着派军舰撑场面,这种态度挺让人感慨。康有为当年也在推动护侨,这件事某种程度上也算对他理念的回应。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国际社会里,弱国无外交,但也不能完全没态度。 2021年5月,墨西哥总统在托雷翁公开道歉,承认当年的种族暴行,保证不再重演。这是对历史的一次正视,也让中墨关系有了新起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