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8月,贵州女匪程莲珍被俘,但如何处置她却意见不一,于是,负责人便向毛主席做了汇报,主席听后,诙谐地说:“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女匪首,又是少数民族,杀了岂不可惜?人家诸葛亮敢七擒七纵,我们为什么不敢来个八擒八纵?总之,不能一擒就杀。” 1953年的贵州山区,枪声渐息,解放军终于将一位传奇人物逼入绝境。她叫程莲珍,外号“双枪女王”,一个在乱世中崛起的女匪首。那年2月,她在长顺县的山洞里被捕,双手举起,结束了三年逃亡。可怎么处置她,地方上争得不可开交,最后只能上报中央。8月,贵州剿匪负责人进京,向毛主席汇报这桩棘手案子,主席听后笑言:“好不容易出了个女匪首,又是少数民族,杀了岂不可惜?” 程莲珍1921年出生在贵州长顺县一个布依族村庄,年轻时因长得俊俏,媒人踏破门槛。乱世里,她嫁给富商,丈夫去世后,她接管家业,练出一手双枪绝活,震慑四方。后来为保命,她投靠土匪罗绍凡,从此走上不归路。新中国成立后,贵州匪患猖獗,程莲珍跟罗绍凡四处流窜,抢掠村庄,杀害无辜,罪行不少。1950年,罗绍凡落网,供出她的行踪,可她狡猾如狐,屡次逃脱。直到1953年,解放军靠村民举报,花了几个月布控,才把她抓住。 抓到人后,麻烦才刚开始。程莲珍的罪行明摆着,抢过多少村子,害过多少人,账本上记得清清楚楚。当地受害者家属群情激愤,要求立刻枪毙她,杀一儆百。可另一边,有人觉得她是布依族人,又熟悉山里地形,要是能改造过来,或许还能帮着劝降其他土匪。再说,贵州民族多,杀了她可能惹出新矛盾,影响团结。 1953年8月,贵州剿匪负责人到了北京,向毛主席汇报情况。程莲珍的事儿一摆出来,主席听得很认真。负责人说她罪大恶极,但要是留下她,可能对剿匪有帮助。毛主席听完,乐了,说:“人家诸葛亮敢七擒七纵,我们为什么不敢来个八擒八纵?总之,不能一擒就杀。” 新中国刚成立,贵州那种地方,山高路远,匪患跟贫困、旧社会压迫搅在一起,单纯靠杀解决不了根子上的问题。尤其程莲珍还是少数民族,杀了她可能让布依族群众心里有疙瘩,影响民族团结。这思路跟新中国“治病救人”的政策一脉相承,也体现了毛主席对复杂局面的战略眼光。 得了指示,程莲珍没被枪毙,而是送去改造营。她刚到时,态度硬得很,不搭理人,也不配合。工作人员没放弃,让她干活、学政策,还带她回村里看看。时间一长,她看到新生活的变化,慢慢松了口。后来,她主动要求赎罪,地方上就让她帮着剿匪 贵州剿匪那几年,不少被抓的匪众都通过改造回了正道,她算是个突出例子。她协助剿匪,让贵州的治安早早稳定下来,老百姓也敢喘口气了。这事还说明,新中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有讲究,不是一味靠狠,而是讲策略、重感化。